
(1). 漢 代低于黃門侍郎一級的宦官。《後漢書·百官志三》:“小黃門,六百石。宦者,無員。掌侍左右,受尚書事。上在内宮,關通中外,及中宮已下衆事。” 漢 許沖 《進<說文解字>表》:“﹝《説文解字》﹞凡十五卷十三萬三千四百四十一字。 慎 前以詔書校書東觀,教小黃門 孟生 李喜 等。”
(2).泛指宦官。 宋 何薳 《春渚紀聞·裕陵睠賢士》:“ 裕陵 初無深罪之意,密遣小黃門至獄中視某( 蘇軾 )起居狀。” 元 馬緻遠 《漢宮秋》第一折:“[駕雲]小黃門,你取那影圖來看!” 明 高明 《琵琶記·丹陛陳情》:“自家是 漢 朝一個小黃門,往來紫禁,侍奉丹墀,領百官之奏章,傳一人之命令……狀元!吾乃黃門,職掌奏章。”
“小黃門”是古代中國漢代的官職名稱,其含義和演變如下:
漢代官職
小黃門是漢代宦官體系中的低級職位,隸屬于少府,品級為“六百石”,無固定員額。主要職責包括侍奉皇帝左右、傳遞尚書事務、溝通内外宮廷,并處理皇後、妃嫔及皇室成員的日常事務。
地位與權力
其地位低于黃門侍郎和中常侍,屬于宦官中較基層的職務,雖參與宮廷事務但無實際決策權,更多承擔執行和傳達職能。
泛指宦官
隨着時間推移,“小黃門”逐漸成為宦官的代稱。例如宋代文獻中,曾用此詞指代奉命探視蘇轼的宦官。
象征意義
在文學和口語中,該詞也用于形容地位低微、缺乏影響力的人。
“小黃門”最初為漢代低級宦官職位,後演變為宦官群體的泛稱。其定義兼具曆史特指與廣義延伸,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後漢書》《春渚紀聞》等文獻。
《小黃門》是一個成語,意為宮廷中幼年時代的皇帝。
《小黃門》的拆分部首為“小”的部首“小”和“門”的部首“門”。其中,“小”的筆畫數為三畫,“門”的筆畫數為三畫。
從曆史上來看,《小黃門》一詞最早見于唐代文學家白居易的《長恨歌》,該詞描述了唐玄宗幼年時代身着黃衣住在宮廷中的形象。
繁體字中,“小”和“黃”分别為「小」和「黃」,而“門”為「門」。
在古代的漢字書寫中,對《小黃門》來說,幾個字的寫法與現代漢字略有不同,例如将“小”寫作“⼩”,将“門”寫作“門”,而“黃”則寫作“黃”。
小黃門年幼時,天真無邪,領悟力強,因此在後來成為一位有能力的皇帝。
小黃門沒有常見的組詞搭配。
幼主、小皇帝、少年天子。
成年皇帝、老黃門、做宰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