嘲戲的意思、嘲戲的詳細解釋
嘲戲的解釋
(1).調笑戲谑。 晉 葛洪 《抱樸子·疾謬》:“嘲戲之談,或上及祖考,或下逮婦女。” 元 吳昌齡 《東坡夢》第一折:“ 安石 将小官的《滿庭芳》奏與天子,道俺不合吟詩嘲戲大臣之妻。”《紅樓夢》第六6*四回:“ 賈蓉 見 俞祿 跟了 賈璉 去取銀子,自己無事,便仍回至裡面,和他兩個姨娘嘲戲一回,方起身。”
(2).指調笑戲谑之辭。 三國 魏 曹丕 《典論·論文》:“ 孔融 體氣高妙,有過人者;然不能持論,理不勝詞,以至乎雜以嘲戲。”《南史·荀伯子傳》:“凡所奏劾,莫不深相訶毀,或延及祖禰,示其切直。又頗雜嘲戲,故世人以此非之。”
詞語分解
- 嘲的解釋 嘲 á 譏笑,拿人取笑:嘲笑。嘲弄。嘲罵。嘲诮。嘲谑。冷嘲熱諷。 嘲 ā 〔嘲哳(?)〕同“啁哳”。 筆畫數:; 部首:口; 筆順編號:
- 戲的解釋 戲 (戲) ì 玩耍:遊戲。兒戲。嬉戲。戲豫(嬉遊逸樂)。二龍戲珠。 嘲弄,開玩笑:戲言。戲弄。戲谑(用诙諧有趣的話開玩笑)。 演員在舞台上化裝表演故事的藝術:戲劇。戲文。戲碼(戲曲演出的節目)。戲劇性。 指具體劇種:京戲。黃梅戲。皮影戲。木偶戲。馬戲。 戲 (戲) ū 〔於( (戲)?)戲〕同“嗚呼”。 筆畫數:; 部首:戈; 筆順編號: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嘲戲漢語 快速查詢。
網絡擴展解釋
“嘲戲”是一個多義詞,其含義需結合語境理解,主要包含以下兩種解釋:
一、基本含義(調笑戲谑)
-
行為層面
指用言語或行為進行調笑、戲谑,帶有玩笑或諷刺的意味。例如《紅樓夢》中“奚落嘲戲他”即為此意。晉代葛洪在《抱樸子》中也提到“嘲戲之談”可能涉及對他人祖輩或女性的調侃。
-
言辭層面
可指代調笑戲谑的具體内容。如曹丕《典論·論文》評價孔融的文章“雜以嘲戲”,即指文中夾雜戲谑之辭。
二、特定文化含義(戲曲名稱)
在廣西京族文化中,“嘲戲”是一種地方戲曲形式,融合了京族傳統唱哈曲藝與漢族粵劇元素,代表劇目如《等新娘》。
三、文學與生活應用
- 古代詩詞:唐代韓愈、宋代鄭獬等詩人常在作品中描寫友人間的“嘲戲”互動,體現輕松幽默的社交場景。
- 現代用法:需注意場合與對象,避免過度戲谑引發矛盾。
來源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了詞典釋義、文學例證及地方文化介紹。如需進一步查閱,可參考《抱樸子》《紅樓夢》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嘲戲(cháo xì)是指以揶揄、譏諷等方式,以戲谑的語氣對人或事進行嘲笑、取笑的行為。這個詞的拆分部首是口(kǒu)和希(xī),總共有11個筆畫。對于來源,嘲戲一詞起源于中國古代,是一種常見的文化表達方式,旨在以幽默的方式表達對某人或某事的輕蔑或調侃。
嘲戲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是「嘲戲」。在古時候的漢字寫法中,并不存在與「嘲戲」完全相符合的寫法,因為部分字形與當代略有不同。然而,根據古代文獻和手抄本,可以推測嘲戲的曾用寫法包括「誚戲」、「嘲戲」等。
以下是一些關于嘲戲的例句:
1. 他總是嘲戲别人,沒有人願意和他交朋友。
2. 她成功地将嘲戲轉化為了一種有趣的表演形式。
3. 對于那些喜歡嘲戲别人的人,我們應該保持冷靜和理智的應對。
一些與嘲戲相關的組詞包括:嘲笑、諷刺、調侃。這些詞都表示以幽默或輕蔑的方式,對人或事進行戲谑、取笑。
與嘲戲相對的是尊重、贊揚等,這些是表示對人或事物持正面态度的反義詞。
希望這些回答能滿足您的要求!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