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竹。篠,小竹;簜,大竹。《書·禹貢》:“厥貢惟金三品,瑤琨篠簜,齒革羽毛惟木。” 晉 陸雲 《與陸典書書》之八:“東南之貴寳,真不但 會稽 之篠簜也。” 南朝 梁 江淹 《靈丘竹賦》:“被箘簵之窈蔚,結篠簜之溟濛。”
2.引申為使高尚、美好。
“篠簜”是漢語中的古語詞彙,讀音為xiǎo dàng,具體含義及引申如下:
現代漢語中“篠簜”已較少使用,多見于研究古典文獻或詩詞賞析。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尚書》《陸士龍集》等古籍原文。
《篠簜》是一個古代漢字,它的意思是“竹制編織的淺帽子”。這個詞通常用于描述古代人們使用竹篾編織的帽子。
《篠簜》的拆分部首是竹(⺮)和充(充)。
它的總筆畫數為24畫。
《篠簜》一詞來源于古代漢語,最早出現在《說文解字》一書中。
在繁體字中,篠簜被寫作「簉簜」。
在古時候,橫寫的《篠簜》字的寫法為: 竹 竹 竹 充 充 竹 竹 竹 充 充 充 充 充 充
豎寫的《篠簜》字的寫法為: | 竹 竹 竹 充 充 | 竹 竹 竹 充 充 充 充
在古代,人們常常戴着篠簜遮蔭,以防止日光暴曬。
由《篠簜》組成的常見詞彙有: 篠簜帽:指用竹篾編織而成的帽子。 篠簜編織:用篠簜進行編織的技藝或方法。
近義詞:篠簜帽、竹帽
反義詞:束發、發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