險鸷的意思、險鸷的詳細解釋
險鸷的解釋
陰險兇狠。 宋 邵博 《聞見後錄》卷二:“ 章惇 、 蔡卞 執政。謀所以釋憾於 元佑 舊臣者,知 恕 險鷙,果於誕罔……召為禦史中丞。”
詞語分解
- 險的解釋 險 (險) ǎ 可能遭受的災難:危險。風險。冒險。探險。保險。铤而走險。 可能發生災難的:險象。險情。險境。險峰。險惡。 要隘,不易通過的地方:險隘。險厄。險固。天險。 存心狠毒:險毒。陰險。 幾乎,
- 鸷的解釋 鸷 (鷙) ì 兇猛的鳥,如鷹、雕、枭等。 兇猛:鸷強(勇猛)。鸷悍。勇鸷。鸷而無敵。 筆畫數:; 部首:鳥;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險鸷”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根據語境不同有兩種解釋,需結合具體使用場景區分:
1.形容形勢或環境
- 基本含義:指局勢嚴峻、危險迫在眉睫,帶有兇猛緊迫的意味,常比喻像兇猛的鳥類(如鷹隼)捕獵時的場景。
- 示例:可用于描述戰争、災難等危急時刻,如“局勢險鸷,一觸即發”。
2.形容人的性格或行為
- 基本含義:表示陰險狠毒、手段兇殘,多用于貶義語境。
- 曆史用例:宋代文獻《聞見後錄》曾用該詞形容權臣章惇、蔡卞等人的性格特點:“知恕險鷙,果于誕罔”。
使用注意:
- 作為成語時,多指環境或形勢的兇險;而用于描述人物時,則強調心性陰狠。
- 現代使用中,“形容人”的釋義更為常見,需結合上下文判斷具體含義。
若需進一步考證古典文獻中的用例,中提到的《聞見後錄》等史料來源。
網絡擴展解釋二
險鸷的意思
險鸷(xiǎn zhī)是一個形容詞,意思是形容物體或事情兇險、兇惡、鋒利而且充滿威脅的。
拆分部首和筆畫
險(部首:阝,筆畫:7)鸷(部首:鳥,筆畫:21)
來源
險鸷一詞源于《楚辭·蔔居》:“遙天險鸷,吾将若何容……謹修海内之政,盡忠於予心。”此處指的是天空中的猛禽,象征着殘酷和兇險。
繁體
險鸷的繁體字為「險鷙」。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時候,險鸷的漢字寫法與現代有些不同,險鸷的古漢字寫作「險鸷」。
例句
1. 這支軍隊訓練有素,士兵們的氣勢非常險鸷。
2. 戰場上敵方的氣勢非常險鸷,我們必須保持警惕。
組詞
險惡、險要、鸷鳥、鸷狠
近義詞
兇狠、兇險、威脅、恐怖
反義詞
安詳、溫和、平和、無害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