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謂奉贈財物。《史記·孟嘗君列傳》:“客去, 孟嘗君 已使使存問,獻遺其親戚。” 宋 陸遊 《老學庵筆記》卷四:“ 童貫 平 方 寇時,受富民獻遺。”
(2).指饋贈品。 宋 孟元老 《東京夢華錄·大禮預教車象》:“賣撲土木粉捏小象兒,并紙畫看人,擕歸以為獻遺。”
“獻遺”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兩方面解析:
動詞用法:指主動奉贈財物或智慧。
名詞用法:指被贈予的物品或留下的遺産。
該詞不僅限于物質層面,現代語境中也可引申為知識、經驗等精神財富的無私傳承。例如學者将研究成果留給後人,即屬于“獻遺”的廣義體現。
“獻遺”兼具“奉獻”與“遺留”的雙重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其指向。其核心在于強調無私給予的行為或結果。
獻遺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向神靈、祖先或英勇事迹之人獻上供品或心意,以示敬意和紀念。
獻(犬+西):豬字旁和西字旁;共七畫。
遺(辶+貴):辶為辶旁,貴為貴字旁;共十六畫。
獻遺一詞來源于古代文化和宗教信仰,主要用于崇拜神靈或祖先的儀式中。在古代中國,人們相信通過獻上供品和心意,可以表達對神靈、祖先的尊重和感恩之情。
獻遺的繁體字為「獻遺」。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中,獻和遺的字形有所不同。以獻為例,古代的寫法為「獻」,字形上加上「犬」字旁,表示與動物有關,犬是古代中國人常用的家養動物之一。
1. 他每年都會獻遺給祖先,以表達對家族的敬意。
2. 在神廟裡,人們獻遺給神靈并祈禱平安與幸福。
1. 獻身:将自己完全奉獻給某個事業或崇高的目标。
2. 獻血:将自己的血液無償捐獻給需要幫助的人。
供奉、獻禮、貢獻
索要、掠奪、竊取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