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 唐 代的 集賢殿 書院。 唐 開元 十三年,改 集仙殿 為 集賢殿 書院,故有“仙院”之稱。 唐 劉禹錫 《酬令狐留守巡内至集賢院見寄》詩:“仙院文房隔舊宮,當時盛事盡成空。”參閱《舊唐書·職官志二》。
“仙院”是一個具有曆史背景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可以從以下方面綜合解析:
基本詞義
指唐代的集賢殿書院。唐玄宗開元十三年(725年),朝廷将原“集仙殿”更名為“集賢殿書院”,因此得名“仙院”。這一名稱沿用至唐代後期,成為官方學術機構的重要組成部分。
曆史背景與功能
集賢殿書院是唐代中央政府的文化機構,主要負責典籍整理、校勘和人才培養,相當于皇家圖書館與學術研究中心。其改名源于唐玄宗對“仙”字的推崇,暗含對文治盛世的期許。
文學例證
唐代詩人劉禹錫在《酬令狐留守巡内至集賢院見寄》中寫道:“仙院文房隔舊宮,當時盛事盡成空”,此處“仙院”即指集賢殿書院,表達了對昔日文化盛況的追憶。
引申含義(現代語境)
部分詞典補充其廣義可理解為“非凡的場所”,用以形容如仙境般美好或特殊的環境,但此用法較為少見,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仙院”一詞的核心含義與唐代集賢殿書院直接相關,是曆史制度與文學意象的結合體。若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舊唐書·職官志二》等史料。
仙院是一個漢字詞彙,意為"仙人居所"或者"仙人修煉之地"。在古代神話和文化中,仙人被視為神仙,居住在仙院中,通過修煉與神通來保持長壽和不老。
仙院的部首是人(亻)旁,它表明了與人類相關的含義。它的筆畫數是11畫。具體的部首和筆畫可以幫助我們識别和學習這個詞彙。
仙院一詞來源于古代的中國文化和宗教信仰。在古代,人們相信存在着一些超凡脫俗的存在,他們具有超乎常人的能力。這些存在通常被稱為"仙人",他們被認為可以通過修煉和掌握神奇的法術和仙術。
仙院的繁體字是「仙院」。繁體字在一些地區和文化中仍然廣泛使用,它們保留了更接近古代漢字的形态和結構。
古代的漢字寫法與現代寫法有所不同。例如,在古代,「仙院」的寫法可能是「仙苑」(仙人的園地)或者「仙庭」(仙人聚會的地方)。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用法會隨着時代的發展和文化的變遷而有所變化。
1. 古代仙院中的仙人傳授了許多修煉的秘訣。
2. 現代寺廟或者道觀有時被稱作現代的仙院。
組詞:仙境、仙山、仙洞、仙人
近義詞:仙府、仙居、仙宮、仙亭
反義詞:凡院、凡人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