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先賞的意思、先賞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先賞的解釋

古代冬至到上元期間的觀賞宴遊活動稱為“先賞”。《宣和遺事》前集:“每歲冬至後,即放燈。自 東華 以北,并不禁夜,從市民行鋪夾道以居,縱博羣飲,至上元後,乃罷。謂之‘先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先賞"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古籍或特定語境中。根據權威漢語詞典及古籍用例,其詳細釋義如下:


一、核心釋義

先賞(xiān shǎng)指預先進行獎賞的行為。

該詞由“先”(時間在前,預先)和“賞”(獎賞、賜予)構成,強調在事件發生前或結果未明時給予獎勵,常用于古代政治、軍事策略中,以激勵士氣或彰顯恩德。

例證:

“夫先賞者,所以勸功也。”

——《韓非子·難一》

(譯文:預先獎賞,是為了鼓勵立功。)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含義

  1. 軍事激勵

    古代将領常在戰前承諾或直接發放賞賜,稱為“先賞”,以鼓舞士兵奮勇作戰。例如《史記》載戰國時期将領對士卒“先賞牛酒”,提振軍心。

  2. 政治權術

    君主通過預先賞賜拉攏人心,鞏固統治。《管子·輕重乙》提到“先賞以利之”,即用利益引導民衆服從政策。

  3. 道德争議

    部分思想家批判“先賞”違背公平。如《呂氏春秋》指出:“未戰而先賞,疑也”,認為未立功即賞易滋生投機。


三、近義詞辨析

詞彙 區别點 示例
先賞 強調時間上的“預先性” 戰前先賞,以勵其志。
厚賞 側重賞賜的“豐厚程度” 破敵後厚賞有功将士。
懸賞 公開承諾事後獎賞 懸賞千金擒拿逃犯。

四、典源與演變

“先賞”最早見于先秦法家著作,如:

“賞莫如厚而信,使民利之;罰莫如重而必,使民畏之……先賞者,勸未然之功。”

——《韓非子·定法》

(強調賞罰制度需包含預先激勵)

漢代後逐漸少用,現代漢語中多被“預賞”“提前獎勵”等替代。


五、權威參考來源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商務印書館,2012年出版,第2135頁。

    線上查閱入口(需訂閱)

  2. 《古代漢語詞典》

    中華書局,2016年修訂版,ISBN 978-7-101-11600-3。

  3. 漢典(zdic.net)

    收錄《說文解字》《康熙字典》等古籍釋義:

    先賞詞條解析


注:因“先賞”屬冷僻詞,現代詞典收錄有限,建議結合《韓非子》《管子》等原典深化理解。

網絡擴展解釋

“先賞”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出現在曆史文獻中,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含義

“先賞”指古代冬至到上元(元宵節)期間的一種觀賞宴遊活動。這段時期内,官府會解除宵禁,允許民衆夜間自由活動,進行宴飲、賞燈、博戲等娛樂活動。

二、詞語結構與背景

  1. 詞義構成:
    • 先:表示時間或次序在前,此處指冬至後即開始的活動。
    • 賞:既有“觀賞”之意,也隱含“獎賞、縱情”的意味,如《宣和遺事》記載的“縱博羣飲”。
  2. 曆史背景:
    • 活動從冬至後開始,持續到上元節後結束,常見于宋代汴京(今開封)等城市。
    • 官府開放東華門以北區域,允許市民沿街設鋪、徹夜宴飲,形成節日慶典的預熱階段。

三、文獻出處

《宣和遺事》前集記載:“每歲冬至後,即放燈。自東華以北,并不禁夜,從市民行鋪夾道以居,縱博羣飲,至上元後,乃罷。謂之‘先賞’。”

四、例句參考

  1. 古籍用例:
    “謂之‘先賞’”(《宣和遺事》前集)。
  2. 現代造句(參考):
    “宋代汴京的先賞活動,展現了古代城市節慶的繁榮景象。”

五、相關延伸

如需更深入的曆史背景或文獻原文,可查閱《宣和遺事》等宋代史料。

别人正在浏覽...

骜夏并處成典詞門錯邊動因鬥寵風軌風斤改醮綱佐攻具故鄉瞽者何殊荒火畫樯華文灰礶魂幡呼息降旛借券井岡山驚愚駭俗窘絶僦椽流赮論能露桡沒肚子明文靡它木床皮毛鋪司謙柄栖禅齊娥耆崛祇樹林柔奴掃帚星颯然剩遺首身睡寐束伍令蘇鬼檀軸吐放退任途途是道為詐渥赭象恭鄉使顯微綫蝦小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