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太平廣記》卷四一○“仙人杏”引《述異記》:“南海中多杏。海上人雲:仙人種杏處。 漢 時,嘗有人舟行遇風,泊此洲五六日,日食杏,故免死。”後因以“仙人杏”為杏的美稱。 唐 上官儀 《春日》詩:“花輕蝶亂仙人杏,葉密鶯啼帝女桑。”
“仙人杏”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釋義
“仙人杏”最初指代杏的美稱,源自古代文獻記載。據《太平廣記》引《述異記》描述,南海某地有大量杏樹,相傳為仙人種植。漢代曾有船夫遇風浪滞留此地,靠食用杏果存活,故得此名。
2. 典故與傳說
該詞核心典故與仙人種杏的傳說相關,強調杏樹的靈性與救人性命的功能。例如《述異記》提到“仙人種杏處”,暗示杏樹被賦予超自然色彩。
3. 文學引用
唐代詩詞中常出現此詞,如上官儀《春日》中“花輕蝶亂仙人杏”,通過杏花輕盈之态烘托仙境氛圍。
4. 現代引申義
部分現代語境中,“仙人杏”被引申為形容人(尤其是女性)容貌超凡脫俗,如“容貌宛如仙人”的比喻。但此用法更接近文學化表達,非傳統核心含義。
總結
該詞兼具自然物象與神話色彩,既可指代杏樹/杏果的靈性特質,亦在文學中營造仙逸意境,現代偶用于贊美容貌。需注意語境區分其本義與引申義。
《仙人杏》是一個成語,傳統意義上指仙人日常生活中所吃的杏子。在現代使用中,指稀少珍貴的美食或特有的物品。
《仙人杏》這個詞可以拆分為“人”、“木”、“口”三個部首。總共包含9個筆畫。
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神話故事中。傳說中,仙人生活在一個富饒的仙境中,他們以獨特的方式生活和進食,其中包括吃一種特殊的杏子。古代文人通過使用《仙人杏》這個成語來形容珍貴難得的東西。
根據繁體字的寫法,《仙人杏》可以寫成《仚人杏》。
在古代漢字中,杏字的寫法有所不同。最早的杏字形狀與今天稍有區别,由兩個部首構成,分别是"木"和"興"。
這份禮物實在是《仙人杏》般珍貴。
組詞:仙人、杏子。
近義詞:稀有、珍貴、罕見。
反義詞:普通、常見、平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