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鮮廉寡恥的意思、鮮廉寡恥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鮮廉寡恥的解釋

無廉潔之操守且不知羞恥。 宋 李綱 《建炎進退志總叙上之上》:“自 崇 ( 崇寧 ) 觀 ( 大觀 )以來,朝廷不復敦尚名節,故士大夫鮮廉寡恥,不知君臣之義。” ********* 《全國輿論對汪逆的憤慨》:“﹝ 汪精衛 ﹞靦然向敵國的 平沼 與 倭 皇獻媚,鮮廉寡恥,已達極點。”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鮮廉寡恥”是由“鮮廉”與“寡恥”組成的并列式成語,指人缺乏廉潔的品格與羞恥之心。該詞出自《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形容道德敗壞者罔顧社會規範的行為特征。例如《漢語成語考釋詞典》中載:“鮮廉寡恥之徒,常以權謀私而不自省。”

在語義結構上,“鮮”作“少”解(《說文解字》),與“寡”形成互文;“廉”指清廉操守,《周禮》有“六廉”之說;“恥”即羞惡之心,《論語》強調“行己有恥”。四字組合強化了道德缺失的雙重表現,既無廉潔自律之德,又失知恥自省之心。

據《中華成語大辭典》記載,該詞多用于批判公職人員失德行為,如:“某些官員鮮廉寡恥,将公共資源視為私産。”這種用法契合《孟子·盡心上》“人不可以無恥”的道德訓誡,體現傳統文化對廉恥觀的重視。

網絡擴展解釋

“鮮廉寡恥”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為詳細解釋:

基本含義

形容人品行惡劣,缺乏廉潔的操守且毫無羞恥之心,常指為私利不擇手段的行為。


詳細解析

  1. 詞義拆分

    • 鮮廉:極少有廉潔之心;
    • 寡恥:缺乏道德感和羞恥心。
      兩者結合,強調人道德敗壞、毫無底線。
  2. 出處與演變

    • 最早見于宋代李綱《建炎進退志總叙上之上》:“朝廷不復敦尚名節,故士大夫鮮廉寡恥。”
    • 另一類似成語“寡廉鮮恥”出自漢代司馬相如《喻巴蜀檄》,兩者含義相同,僅詞序不同。
  3. 用法與例句

    • 語法:作謂語、定語,含強烈貶義。
    • 例句:鄒韬奮曾批判汪精衛“觍然向敵國獻媚,鮮廉寡恥,已達極點。”

注意點


該成語多用于批判喪失道德底線之人,常見于曆史評論或社會批評語境。需結合具體背景理解其貶義色彩。

别人正在浏覽...

百川赴海白媒百千般稗說柏油路幫場謗黩葆禱報條崩分筆句避心赤手答策大良造點撥動黏發采放火攻刺估較火器件目叫聒驚夫酒龍詩虎苛擾酷憤庫褥官淚葉靈枝立石起柳髦蔽毛腳雞靡亂牡蛎旁鄰袍甲偏材皮棉姘識撲撲葡桃佥贊戚眷侵入雀鷇敺疫染惹三五七言詩三檐四馬轖結聖營蝨蟲谥典霜甲說内維初無胫而來懈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