限盡的意思、限盡的詳細解釋
限盡的解釋
舊謂壽命期限已到。死的婉詞。 金 董解元 《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性者,我也;身者,舍也。若當來限盡之後,一性既往,四大狼籍。”
詞語分解
- 限的解釋 限 à 指定的範圍:期限。界限。權限。局限。限額。 指定範圍:限制。限于。限期。限價(官方指定最高或最低價格,不得超越)。無限。 門檻:門限。 險阻:關限。 筆畫數:; 部首:阝; 筆順編號:
- 盡的解釋 盡 (盡) ì 完畢:用盡。說不盡。取之不盡。 達到極端:盡頭。山窮水盡。盡情。自盡( * )。 全部用出,竭力做到:盡心。盡力。盡瘁。盡職。盡忠。盡責。人盡其才。物盡其用。 都,全:盡然。盡是白的。盡
專業解析
限盡是古漢語複合詞,其核心含義指期限終止、完結,強調事物在時間或範圍上達到最終邊界。以下從詞典角度分義項詳解:
一、基本釋義
-
期限終結
指預先設定的時間或條件完全結束。
例:《漢書·王莽傳》:“或堙沒漸夷,或殘破限盡。”(描述土地界限因自然變化或人為破壞而徹底消失)
近義詞:屆滿、終止。
-
資源耗盡
引申指物力、財力等完全枯竭。
例:《宋書·孝義傳》:“家貧無以充費,至限盡之日,遂自經死。”(指因無法籌措錢財而走向絕路)
近義詞:竭盡、匮竭。
二、構詞與演變
- 單字溯源:
- 限:《說文解字》釋為“阻也”,本義為地理阻隔,後引申為時間或範圍的邊界(如“期限”“界限”)。
- 盡:《說文》注“器中空也”,表完全用光,後泛指終結。
- 合成邏輯:二字同義複用(“限”定邊界,“盡”表完結),強化“徹底終結”的語義,屬中古漢語常見構詞法。
三、典籍用例
-
《漢書》(東漢·班固)
“田租三十稅一,而豪民侵陵,分田劫假,厥名三十稅一,實什稅五也。父子夫婦終年耕耘,所得不足以自存,故富者犬馬馀菽粟……貧者不厭糟糠,或堙沒漸夷,或殘破限盡。”
注:此處“限盡”指田産界限徹底消失,暗喻農民破産失地。
-
《宋書》(南朝梁·沈約)
“(郭世道)家貧無以充費,至限盡之日,遂自經死。”
注:反映經濟資源完全耗盡後的極端後果。
四、現代關聯
該詞雖罕用于現代口語,但保留于研究文獻中,尤見于:
- 曆史研究:分析古代經濟制度(如租稅、土地分配)。
- 漢語演變:作為同義複合詞的典型範例(如“界限”“始終”同構)。
參考資料
- 《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限盡"詞條
- 《古代漢語詞典》(中華書局)"限""盡"分釋
- 《漢書·王莽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 《宋書·孝義傳》(中華書局點校本)
網絡擴展解釋
“限盡”是一個漢語詞彙,現詳細解釋如下:
基本釋義
- 拼音:xiàn jìn
- 詞義:指壽命的期限已到,是“死亡”的委婉說法。
- 結構解析:
- 限:指期限、大限(古人認為人的壽命有定數,稱為“大限”)。
- 盡:完結、終止,表示生命終結。
語源與用法
- 古典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金代董解元的《西廂記諸宮調》卷二:“性者,我也;身者,舍也。若當來限盡之後,一性既往,四大狼籍。”,以佛教“四大皆空”隱喻肉身消亡。
- 語境特點
屬于古代文學中的婉辭,多用于表達對死亡的避諱,如宗教、哲學讨論或正式文本中。
現代擴展
- 近義詞:壽終、大限已至。
- 反義詞:延年、長生。
- 例句參考:
- “若當來限盡之後,靈魂歸于天地。”(仿古用法)
- 現代引申可指事物發展到極限,如“資源限盡,亟需節約”。
注意事項
- 該詞現代使用較少,多見于古典文學研究或特定修辭場景。
- 需結合語境區分其本義(壽命終結)與引申義(事物極限)。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漢語大詞典》或《古代漢語婉辭研究》等典籍。
别人正在浏覽...
安營紮寨備設鄙耇兵行詭道诐憸簸頓不移日猜克柴房長七短八賜姓待差打鴨驚鴛鴦董司動心怵目腐飯乖則廣西谷旦豪權盒奁鴻庠黃昏子還債火雲焦害矯語晶盤具理亢朗吭嗤冷宮流從罵天咒地昧幽磨礲浸灌抹稀泥年夜旁寄胚層翩翩年少奇俊清靈靈球璜日漸月染乳花讪谑省印折苕射線私愛泰然處之泰折梯陛土坡,土坡兒維持會文債骛行險急熙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