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相抵消。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邵九娘》:“鞭打之刑,已有 柴生 代報,可以相準。” 清 蒲松齡 《聊齋志異·龍飛相公》:“即日行一善,非年餘不能相準。”
看中。《紅樓夢》第六三回:“我父親每日為兩位姨娘操心,要尋兩個有根基的富貴人家……這幾年總沒揀着,可巧前兒路上纔相準了一個。”
“相準”是一個多義詞彙,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主要分為以下兩類解釋:
“兩人合作多年,早已相準,無需多言即可完成項目。”
相抵消
常見于古籍,表示兩種事物或行為相互平衡、抵消。
文獻引用:
看中、選中
在特定語境中表示“選中某人或某物”,如《紅樓夢》第六三回提到“相準了一個”。
《相準》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彼此配合默契、一緻。成語中的“相”指的是互相、彼此,“準”表示準确、一緻。
成語《相準》的拆分部首是木,拼音為xiang。它由10個筆畫組成。
《相準》一詞最早出現在《莊子·齊物論》之中:“總角之宴喪乎?既不喪衆,又失親,何其相準乎!”意為宴會中滿座都是陌生人,既沒有失去親人,又沒有失去衆人,真是默契配合。
相準的繁體字為:相準。
在古代漢字寫法中,相準可以寫作相凖。
1. 他們經過長時間的合作,彼此理解,相互配合得十分相準。
2. 這支樂隊的樂手們配合默契,演奏出了一曲完美的樂章,他們完全相準。
相配、相符、相伴、相輔、相關
相稱、相合、相應
相悖、相違、相差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