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象鼻。一種珍味。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一》:“象體具百獸之肉,惟鼻是其本肉,以為炙,肥脆甘美。《呂氏春秋》曰:‘肉之美者,有髦象之約焉’,約即鼻也。” 明 謝肇淛 《五雜俎·物部三》:“猩唇貛炙,象約駝峯,雖間有之,非常膳之品也。”
“象約”是一個較為生僻的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如下: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五雜俎》等文獻。
《象約》是一個由兩個漢字組成的詞語,具體含義是拟人化地用象形符號來約束或限制某種行為或态度。
詞語《象約》的首字部首是“⺍”,即“艸部”,尾字部首是“言”,即“言部”。
首字擁有“⺍”的部首即為“艸部”的字有色、網、芒等,具有這個部首的字的筆畫數範圍一般在6-13畫之間。
尾字擁有“言”的部首即為“言部”的字有記、訂、設等,具有這個部首的字的筆畫數範圍一般在5-12畫之間。
《象約》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兵器技術。古代戰争中,人們常用繩索束縛象的四肢,以限制它們的行動。之後,這個概念被引申為約束和限制某種行為或态度的意思。
在繁體字中,《象約》的寫法與簡體字一樣。
根據古代字書《說文解字》,古時候《象約》的寫法為“⺍+言”。其中,首字的“⺍”形狀更類似于現代漢字“草”的樣子。
這個約定是為了避免誤解和争議,起到了很好的象約作用。
他使用了細緻入微的語言處理,給予了角色更多的象約。
《象約》可以組合成其他詞語,如:
- 象征:用某種事物以示意其他事物的表示方式。
- 約束:限制或規範某種行為或态度。
- 約定:雙方或多方通過相互商定達成的共同決定和規定。
- 象形:以符號或符號組合的方式來代表某種事物或概念。
與《象約》意思相近的詞語有:
- 約束
- 限制
- 約定
- 規範
- 束縛
與《象約》意思相反的詞語有:
- 放任
- 自由
- 解約
- 解放
- 松散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