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體的意思、相體的詳細解釋
相體的解釋
宰相的風度。《金史·完顔奴申傳》:“ 金 自南渡之後,為宰執者往往無恢復之謀,臨事相習低言緩語,互相推讓,以為養相體。”
詞語分解
- 相的解釋 相 ā 交互,行為動作由雙方來:互相。相等。相同。相識。相傳(俷 )。相符。相繼。相間(刵 )。相形見绌。相得益彰(兩者互相配合,更加顯出雙方的長處)。 動作由一方來而有一定對象的:相信。相煩。相問。
- 體的解釋 體 (體) ǐ 人、動物的全身:身體。體重。體溫。體質。體征(醫生在檢查病人時所發現的異常變化)。體能。體貌。體魄(體格和精力)。體育。體無完膚。 身體的一部分:四體。五體投地。 事物的本身或全部:物
網絡擴展解釋
“相體”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包含以下兩種含義:
1.宰相的風度(主要含義)
- 解釋:指宰相或高級官員在處事中表現出的氣度、風範,強調沉穩莊重的姿态。這一用法在曆史文獻中較為常見。
- 使用場景: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員的儀态或批評官員缺乏擔當,例如《金史》記載金朝官員“低言緩語,互相推讓,以為養相體”。
- 例句:如“世頗以為失宰相體”(出自的造句示例)。
2.形體相似(次要含義)
- 解釋:指人或事物的外貌、形态非常相似,屬于比喻性用法。
- 使用場景:適用于形容外貌或形态的相似性,例如“兩人相體,宛如兄弟”。
- 辨析:該含義在現代使用較少,更多見于古漢語或特定語境。
綜合說明
- 權威來源差異:高權威性網頁(如、3、4)均以“宰相風度”為核心解釋,僅額外提到“形體相似”的引申義,但後者缺乏具體文獻例證。
- 建議:在解讀古文或曆史語境時,優先采用“宰相風度”的含義;若需使用“形體相似”,需結合上下文明确語義。
網絡擴展解釋二
相體
相體是一個漢字詞彙,由“相”和“體”兩個字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
“相”字的部首是“目”,它有9個筆畫。而“體”字的部首是“月”,它有8個筆畫。
來源
“相體”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儒家經典《易經》中。在《易經》中,“體”象征着形體,而“相”意味着外貌、外表。因此,“相體”本指人的外貌和身體。後來,這個詞開始引申為描述事物外在形态的意義。
繁體
在繁體中,相體的寫法和簡體一樣,沒有任何變化。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代的漢字寫法有所不同,但在《易經》中,“相體”所含義的寫法與現代漢字基本相同,沒有明顯的變化。
例句
1. 他的相體看起來很健康。
2. 這座建築的相體十分獨特。
組詞
相貌、體形、文體
近義詞
容貌、外貌、身材
反義詞
内心、精神、内在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