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借指焚香的煙凝聚未散之狀。 宋 蘇舜欽 《和彥猷晚晏明月樓》之二:“香穗縈斜凝畫棟,酒鱗環合起金罍。” 宋 司馬光 《和子華應天院行香歸過洛川》:“香穗徘徊凝廣殿,花籃繁會滿通闤。”
“香穗”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xiāng suì,其核心含義指焚香時煙氣凝聚未散的狀态。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該詞多用于古代文學作品中,通過“香穗”這一意象,描繪焚香時煙霧袅繞、凝而不散的場景,帶有靜谧雅緻的意境。例如宋代蘇舜欽的詩句“香穗縈斜凝畫棟,酒鱗環合起金罍”,以及司馬光的“香穗徘徊凝廣殿,花籃繁會滿通闤”,均以“香穗”形容香霧缭繞的畫面。
用法與延伸
現代應用
現代漢語中,“香穗”一詞使用較少,更多作為文學性表達或特定文化場景的複古描述。
若需進一步了解宋代詩詞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4、6中引用的詩句原文。
《香穗》是一個漢字詞語,它代表着有香氣的谷物或作物的穗。
《香穗》的拆分部首是“艹”和“禾”,拆分筆畫為9畫。
《香穗》一詞的來源源于早期漢字的發展,它的繁體字為「香僔」。
在古時候,漢字《香穗》的寫法可能略有不同。根據一些古代文獻記載,這個詞的古寫形式有可能是「香穇」或「香粟」。
1. 田地裡的香穗散發出一陣陣濃郁的谷物香氣。
2. 香穗隨着微風輕輕搖曳,給人一種甯靜的感覺。
香茅、香水、香氣、穗花、谷物等。
芬芳、馥郁、香甜。
臭氣、異味、腥臭。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