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貌似。 晉 葛洪 《抱樸子·時難》:“於是 弘恭 、 石顯 之徒,飾巧辭以搆象似,假至公以售私姦。” 唐 張彥遠 《曆代名畫記·論顧陸張吳用筆》:“衆皆密於盻際,我則離披其點畫;衆皆謹於象似,我則脫落其凡俗。” 唐 封演 《封氏聞見記·紙錢》:“凡鬼神之物,取其象似,亦猶塗車芻靈之類。”
“象似”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以下含義和用法:
“象似”意為“貌似”,指表面上的相似或看似如此,常用于描述事物在形态或表象上的近似性。例如,唐代張彥遠在《曆代名畫記》中提到“衆皆謹於象似”,指衆人追求形态的逼真,而自己則超脫凡俗。
多用于文學、藝術或哲學讨論,強調事物外在的相似性,而非本質一緻。例如繪畫、祭祀等場景中,指代“形似但非真”的意象。
需注意“象似”與“像似”的差異:
現代漢語中較少單獨使用“象似”,更多見于古漢語研究或特定學術領域。如需表達類似含義,常以“相似”“貌似”替代。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籍中的具體用例,可參考《抱樸子》《封氏聞見記》等原文。
《象似》是一個漢語詞語,意為類似、相似。
《象似》這個詞的部首是《⺝》(象旁),包含了10個筆畫。
《象似》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是由象旁(《⺝》)和似字(《似》)組合而成。
《象似》的繁體字是《像似》。
在古代,漢字的書寫形式經曆了一些變化。根據曆史資料記載,古時候《象似》這個詞的寫法可能會有一些差異,但整體來說與現代漢字的寫法相差不大。
1. 這幅畫的風格很象似梵高的作品。
2. 他的聲音象似一陣微風,讓人感到甯靜。
1. 相似
2. 相似度
3. 相似性
4. 相像
5. 類似
1. 相似
2. 類似
3. 像
4. 類似于
5. 仿佛
1. 不像
2. 不相似
3. 區别
4. 完全不同
5. 異常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