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巒的美稱。 唐 宋之問 《宿清遠狹山寺》詩:“香岫懸金刹,飛泉屆石門。” 宋 陸遊 《寓歎》詩:“醉撫酒壺憐矲矮,卧看香岫愛嶙峋。”
“香岫”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用于文學語境中,具體含義及用法如下:
香岫(拼音:xiāng xiù,注音:ㄒㄧㄤ ㄒㄧㄡˋ)指山巒的美稱,常用于形容山峰的秀美或靈秀之氣。
該詞多見于古詩詞,例如:
“香岫”屬于文學化表達,現代日常使用較少,多出現在古典詩文或藝術描寫中,通過“香”賦予山巒以靈性美,體現自然與人文的融合。
香岫是一個漢字詞語,由“香”和“岫”兩個字組成。
“香”字的部首是“艸”,總共有9畫;“岫”字的部首是“山”,總共有7畫。
“香岫”一詞最早出現在古代文學作品《紅樓夢》中,用來形容香氣襲人的山嶺。
在繁體字中,“香岫”以「香岫」表示。
根據研究,古代有多種不同的“香岫”漢字寫法,如「香嶌」、「香墟」等。
1.我站在山頂,深呼吸着香岫撲面而來的清香。
2.夏日的清晨,太陽升起,将整座山脈染成了金黃色的香岫。
1.香草:芳香的植物。
2.岫雲:山間的雲霧。
1.香煙:具有香味的煙草制品。
2.岫岩:山間凸起的岩石。
1.臭味:不好聞的氣味。
2.平地:沒有起伏的地面。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