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時的意思、鄉時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時的解釋

往時,昔時。鄉,通“ 向 ”。《史記·陳涉世家》:“﹝ 陳涉 ﹞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時之士也。” 司馬貞 索隱:“鄉音香亮反。鄉時猶往時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鄉時”是一個古漢語詞彙,現代漢語中已較少使用,其核心含義指向過去的時間、從前、往昔。以下從權威漢語詞典角度對其詳細解釋:


一、基本釋義

“鄉時”通假為“向時”,意為:

  1. 從前、過去的時間段

    指已經流逝的時光或早先的某個時期。

    例:《史記·賈誼列傳》載:“鄉時之土,若吳公、賈生者……皆以國士之資,遇合于時。”(意為:過去的士人,如吳公、賈誼等人……皆以國士之資,適逢其時。)

  2. 先前、剛才

    在特定語境中可指不久之前發生的事。

    例:漢·王充《論衡·率性》:“鄉時之人,皆勇猛剛強。”(指先前的人性格勇猛剛強。)


二、字源與構詞分析


三、權威詞典引證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鄉時:以往,昔時。鄉,通‘向’。”

    來源:上海辭書出版社,1986年版,卷10,頁 1283。

    《漢語大詞典》線上版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鄉時:同‘向時’。從前,過去。”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頁 1672。

    商務印書館官網

  3. 《王力古漢語字典》:

    “鄉:通‘向’。鄉時,即向時,猶言往日。”

    來源:中華書局,2000年版,頁 1291。


四、古籍用例佐證


五、語義演變與消亡

“鄉時”作為時間副詞盛行于兩漢至魏晉文獻,唐宋後逐漸被“昔時”“往時”等替代。現代漢語中僅存于古籍或仿古文體,日常語言已不再使用。


“鄉時”是古漢語中表“過去、從前”的時間概念詞,其釋義與用例在《漢語大詞典》《古代漢語詞典》等權威辭書及《史記》《漢書》經典文獻中均有明确記載,體現了漢語詞彙的曆史演變脈絡。

網絡擴展解釋

“鄉時”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要點綜合解釋:

  1. 基本釋義
    “鄉時”讀作xiāng shí(部分注音為xiàng shí),意為往時、昔時,即過去的時間或從前的時光。其中“鄉”是通假字,通“向”,表“過去”之意。

  2. 文獻例證
    該詞最早見于《史記·陳涉世家》:“(陳涉)深謀遠慮,行軍用兵之道,非及鄉時之士也。”司馬貞索隱注:“鄉音香亮反,鄉時猶往時也。”

  3. 用法說明

    • 屬于文言用法,現代漢語中較少使用。
    • 常見于曆史文獻或古典文學中,如引用詩句“未到故鄉時,将為故鄉好”,但此例中“鄉時”實為“家鄉的時光”,屬于現代人對詞語的拆分理解,非原詞本義。
  4. 易混淆點辨析
    需注意與“鄉時”字面組合(如“鄉村時光”)區分。其核心含義始終圍繞時間維度的“過去”,而非空間維度的“鄉村”(如中提到的“鄉村時光”屬于現代引申誤讀)。

  5. 擴展知識
    古漢語中“鄉”常作通假字使用,除通“向”外,還可通“響”“享”等,需結合具體語境判斷。

建議需要深入考證的讀者,可參考《史記》原文及漢典等權威古籍注解(來源、3、4)。

别人正在浏覽...

被水不仁不義稱柴而爨重提出活垂則翠黃打劫丹礫稻粱謀大田作物打照面斷戟鍛煉周内趕嘴宮壇瓜熟韓盧逐塊韓衆後驗浣紗石虎刺将遇良材兼葭簡屍姣貴集居進退失措金鴉觜九般疾置呟喚開剝狂嘯樂得理識落市罵名茅嶺迷敗冥冥帓首内藏庫庖犧氏喪沮傷挫尚虛中饋時奧石巒壽昌說三道四隨時制宜索約讨沒意思同生共死相投險狯醎腥息交新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