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象馬的意思、象馬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象馬的解釋

(1).象和馬,後常指騎乘。 北魏 楊衒之 《〈洛陽伽藍記〉序》:“王侯貴臣,棄象馬如脫屣;庶士豪家,捨資財若遺跡。”一說指財富。見 範祥雍 校注。 南朝 梁 僧祐 《釋迦譜》卷一:“即以金銀雜寶,象馬車乘及以村邑,而用供給此婆羅門。” 北周 庾信 《陝州弘農郡五張寺經藏碑》:“加以象馬無恡,衣裘是捨。春園柳路,變入禪林;蠶月桑津,迴成定水。” 唐 劉禹錫 《送僧仲剬東遊兼寄呈靈澈上人》詩:“前時學得經論成,奔馳象馬開禪扃。”

(2).指海象與海馬。 章炳麟 《訄書·原變》:“鼠遊於火,忍熱甚也;海有象馬,噓吸善也。”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象馬”是一個漢語詞彙,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一、指陸地上的象和馬

  1. 基本釋義
    指大象和馬匹,常作為騎乘工具或財富的象征。該用法最早見于北魏楊衒之《洛陽伽藍記·序》:“王侯貴臣,棄象馬如脫屣”,形容權貴舍棄財富如同脫鞋般輕易。

  2. 引申含義
    在古籍中,“象馬”有時代指財富或地位,例如南朝梁僧祐《釋迦譜》提到“以象馬車乘及村邑供給婆羅門”,凸顯其貴重屬性。


二、指海洋生物

  1. 特殊釋義
    部分文獻(如章炳麟《訄書·原變》)中,“象馬”指海象與海馬兩種海洋動物,例如“海有象馬,噓吸善也”。

其他語境與争議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洛陽伽藍記》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象馬的意思

《象馬》是一個成語,意思是指形狀或形态像馬的東西。比喻人或物的外形、神态、特征等與馬相似。

拆分部首和筆畫

《象馬》的拆分部首是“⺝”和“馬”,其中“⺝”是一個漢字的部首,表示和動物有關的事物,而“馬”則是表示馬這個動物。

《象馬》的總筆畫數為10畫。其中,“⺝”的筆畫數為2畫,“馬”的筆畫數為8畫。

來源

《象馬》一詞最早出現在《論語》中,經過演變成為一個常用詞彙,用以比喻人或事物與馬相似。

繁體

《象馬》的繁體字為「象馬」,表示與馬相似的意思。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有所差異。關于《象馬》這個詞,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些許不同,但整體意義基本相同。

例句

1. 他的眉毛又黑又濃,真像一匹《象馬》。
2. 這輛車造型奇特,看上去就像一輛《象馬》。

組詞

象形、象征、象樣、馬馬虎虎

近義詞

形似馬

反義詞

不似馬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