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湘江 與 汨羅江 的并稱。借指 湖南省 。《文選·陸倕<石阙銘>》:“折簡而禽 廬 九 ,傳檄以下 湘 羅 。” 李善 注:“ 湘 羅 ,二水名也。”
“湘羅”是一個文學或曆史語境中使用的詞語,其含義及背景可綜合解釋如下:
基本詞義
“湘羅”是湘江與汨羅江的并稱,借指湖南省。湘江是湖南省的主要河流,汨羅江則因屈原投江的典故聞名,兩者共同成為湖南省的地理象征。
文獻出處
該詞最早見于南朝梁代陸倕的《石阙銘》:“折簡而禽廬九,傳檄以下湘羅。”。唐代李善在《文選》注中明确解釋:“湘羅,二水名也。”,說明其作為水名合稱的用法。
延伸含義
因湘江與汨羅江均位于湖南境内,古人常以“湘羅”代指湖南省全境,類似“三湘”等地域别稱,多用于詩文或曆史文獻中。
現代使用
當代語境下,“湘羅”一詞較為罕見,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作品中,日常交流中更常用“湖南”“湘”等表述。
該詞通過兩條标志性河流的并稱,以部分代整體的修辭手法指代湖南省,具有鮮明的地域文化色彩。
《湘羅》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指代湖南省和江西省一帶的地區。這個詞通常用來形容這個地區的山水風光和風土人情。
《湘羅》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水”和“罒”,水的部首為“氵”,罒的部首為“網”。
根據《康熙字典》的記載,湘字的總筆畫數為十五劃,而羅字的總筆畫數為四劃。
《湘羅》這個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中國古代文學作品《宋史》。
《宋史》是北宋末年編修的一部曆史書籍,其中記載了關于湖南和江西地區的一些曆史事件和地理特點,因此這個詞彙便逐漸流傳開來。
《湘羅》這個詞的繁體字為「湘羅」。
在古代,湘字的寫法略有變化,舌字旁的右邊有一個月字旁:
古湘字:湟
羅字則與現代寫法相同。
1. 湘羅大地四季如畫,景色美不勝收。
2. 他是湘羅一帶的名人,以詩詞才華聞名于世。
湘越、湘水、湘西、湘江、羅霄、羅浮
湘鄂、湘楚
閩粵、魯豫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