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鄉貫的意思、鄉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鄉貫的解釋

[nativity] 祖先居住的地方,即籍貫

逐一記名登冊,備寫鄉貫。——《五色石》

詳細解釋

籍貫。《敦煌變文集·伍子胥變文》:“ 子胥 乃問船人曰:‘先生姓何名誰?鄉貫住在何州縣?’”《初刻拍案驚奇》卷八:“多謝兄長厚情,願聞姓名、鄉貫。”《鏡花緣》第六三回:“誰知剛才 秀英阿姐 所説之人,恰與這個姓名、鄉貫相對,年歲又一樣。”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鄉貫是漢語中表示籍貫的專有名詞,指個人祖輩世代居住或家族發源地的行政區劃歸屬。根據《漢語大詞典》記載,該詞最早見于《唐律疏議》,原指戶籍登記中的籍屬地區。在曆史文獻中,鄉貫具有三層核心含義:

  1. 行政歸屬确認

    古代戶籍制度中,鄉貫與「戶貫」同義,特指登記在官方文牒中的家族世居地。如《宋史·食貨志》記載的「諸州歲奏戶帳,具載丁口、鄉貫」,體現了其在人口管理中的法律效力。

  2. 宗族文化标識

    明清科舉檔案中,考生需明确标注「某省某府某縣民籍」,這種鄉貫記錄成為士人群體構建地緣認同的重要依據。明代《登科錄》現存實物顯示,進士名錄均精确至縣級行政區劃。

  3. 現代語義演化

    當代《現代漢語規範詞典》将其定義為「祖居或個人出生地」,但在實際使用中多出現于法律文書、學術著作等正式語境,日常交流已逐漸被「籍貫」替代。

從語源學角度分析,「鄉」字甲骨文象形兩人對食,引申為共居群體;「貫」的金文字形像繩穿貝币,含連貫、系統之意。二字組合精确傳達了世代相承的地域關聯性,這一構詞邏輯在《說文解字注》中得到詳細闡釋。

網絡擴展解釋

“鄉貫”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主要含義為祖先世代居住的地方,即籍貫。以下是詳細解釋:

  1. 基本定義
    “鄉貫”由“鄉”(家鄉)和“貫”(貫通、貫徹)組成,指代一個人的祖籍或戶籍所在地。例如古代登記人口時需“逐一記名登冊,備寫鄉貫”(《五色石》)。

  2. 曆史文獻中的用例

    • 《新唐書》記載科舉考試需上報“鄉貫、三代名諱”。
    • 《西遊記》第一回中,祖師問孫悟空:“且說個鄉貫、姓名明白,再拜!”。
    • 《敦煌變文集》提到伍子胥詢問船夫“鄉貫住在何州縣”。
  3. 近義詞與用法
    “鄉貫”常與“籍貫”“本籍”等同義替換使用,多見于戶籍登記、科舉考試、人物身份交代等場景。

  4. 擴展含義
    部分資料提到該詞隱含對家鄉的深厚情感,但此說法僅出現于低權威性來源,主流文獻仍以“籍貫”為核心釋義。

如需更完整的古籍用例,可參考《新唐書》《初刻拍案驚奇》等文獻原文。

别人正在浏覽...

傲物班輪閟祠鄙佞熾富崇明島憧擾楚醴刍菽初元憚煩東一筢子西一掃帚反剪飛霜廢水負屈含寃改視幹蠱梗子膈肢窪還轍合湯活脫兒鹄衣甲癸湔裳谏切箭箬濟川截路盡皆九牛去得一毛坎路刻怪克柔郎衣橑子麟冢六學龍文劍落井下石朦胴邈渺粘吝繳繞蚍蜉撼大木葺理秦緩窮節筌相三堂善道沈腦石鐘山記提提彤矢童首通腿土虺蛇俠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