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祭拜神佛時焚香用的器具。 清 潘榮陛 《帝京歲時紀勝·藥王廟》:“歲之四月中旬至廿八日為藥王誕辰,香火極勝;惟除夕至元旦徹夜不斷。拜廟進香者多不得入廟,於神路街外設香池數處,焚香遙拜。”
“香池”一詞在不同語境中有兩種主要解釋,需結合文獻來源和用法區分:
一、成語含義()
二、器物含義( ) 指古代祭祀或寺廟中焚香的專用容器,常見于文獻記載:
補充說明:
《香池》是一個漢字詞彙,它的意思是指用于燃燒、散發香氣的池塘。在古代,人們常在庭院或佛寺中修建香池,用來供奉神佛或用于燃香。
《香池》的拆分部首是“香”(xiāng)和“池”(chí),它們分别屬于“香字旁”和“水字旁”。
《香池》總共由9個筆畫組成,其中“香”字是3畫,而“池”字是6畫。
《香池》這個詞最早出現在唐代的文學作品中,如白居易的《長恨歌》。它通常用來形容庭院或佛寺中的香火環繞的池塘。
在繁體字中,“香池”保持不變,還是寫作「香池」。
在古代,漢字的形狀和寫法有所不同。《香池》在古時候的寫法如下:
香:香的古字形為「郷」,由象征“香味”的“艸”字旁和“口”字組成。
池:池的古字形為「沍」,由外部的自然元素“水”字旁和内部的“土”字旁組成。
1. 佛寺的庭院裡有一個美麗的香池。
2. 我站在香池旁,沐浴着花香和清新的空氣。
1. 香火:指供奉神佛或燃香時火焰散發的香氣。
2. 池塘:指天然或人工建造的容水的地方。
3. 香煙:指燃燒時散發香氣的煙。
1. 香波:指用來洗滌頭發時散發香氣的洗發水。
2. 香薰:指通過燃燒香料散發香氣來淨化空氣或調節情緒的行為。
污水:指污染或雜質較多的水。與香池相反,香池通常指幹淨、清澈的水。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