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征象。 晉 傅玄 《三光篇》:“三光垂象表,天地有晷度。”
“象表”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基本釋義
“象表”意為征象,即事物表現出的外在迹象或特征。例如,晉代傅玄在《三光篇》中寫道:“三光垂象表,天地有晷度”,此處“象表”指日月星辰等天體的運行規律所呈現的迹象。
實際應用與例句
現代語境中,“象表”多用于描述現象的具體表現。如:“公交報站器‘倒嗓’現象表現為報站聲模糊沙啞”(),這裡的“象表”強調現象的外在特征或具體呈現方式。
用法說明
綜合古典文獻和現代用例,“象表”指通過具體現象展現的規律或特征,既有抽象含義(如天體運行規律),也可描述具象表現(如聲音沙啞現象)。
《象表》是指用象征、表示的方式來描述、描繪或扮演某種事物或觀念的手段或工具。
《象表》由兩個字組成,分别是“象”和“表”。其中,“象”部分屬于“象形字”,表示圖案、形象;“表”屬于“會意字”,表示事物的現象。兩個字合在一起,象征着用圖案或形象表示事物的現象。
《象表》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象形文字。在古代文字中,“象”代表圖案或形象,“表”則代表記錄或描述。而繁體字中的《象表》則是由前面提到的“象”和“表”組成的。
在古代中國,漢字的形狀和書寫方式與現代有所不同。據考古學家的研究,古代的漢字是以篆書為基礎,更加簡潔,字形更加古樸。對于《象表》這個詞,古代漢字的寫法可能會和現代有所不同,但具體的寫法我無法直接給出。
以下是一些關于《象表》的例句:
與《象表》相關的詞語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