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朝大夫的意思、朝大夫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朝大夫的解釋

(1).古代官名。《周禮·秋官·朝大夫》:“朝大夫掌都家之國治。” 鄭玄 注:“都家,王子弟、公卿及大夫之采地也。主其國治者,平理其來文書於朝者。”

(2).泛指朝中大夫之官職。《樂府詩集·相和歌辭三·陌上桑》:“十五府小史,二十朝大夫,三十侍中郎,四十專城居。”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關于“朝大夫”的詳細解釋如下: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定義
    “朝大夫”是中國古代官職名稱,指代朝中擔任大夫級别職位的官員。
    具體包括兩種含義:

    • 狹義:特指《周禮》中記載的“朝大夫”一職,負責處理地方行政事務的文書審核,如《周禮·秋官》所述“掌都家之國治”。
    • 廣義:泛指朝廷中位列大夫等級的官員,屬于中高級官職。
  2. 讀音說明
    拼音存在兩種常見标注:

    • cháo dà fū(更普遍,如、4);
    • cháo dài fū(見于、5),可能與“大夫”作為官職時的古音習慣相關。

二、曆史出處與用例

  1. 文獻記載

    • 最早見于《周禮》,為西周時期的官職,職能明确。
    • 漢代樂府詩《陌上桑》提到“二十朝大夫”,反映其作為晉升階梯的象征意義。
  2. 詩詞引用
    唐代白居易、韓翃等詩人常在作品中提及,例如:

    “勳為上柱國,爵乃朝大夫”
    此處“朝大夫”代指官爵,凸顯其社會地位。


三、職能與等級


參考資料說明

以上内容綜合自《周禮》、樂府詩及曆代注釋,并結合現代詞典釋義。如需更完整文獻,可查閱《周禮注疏》或《樂府詩集》原典。

網絡擴展解釋二

朝大夫(cháo dàifu)是一個漢字詞語,含有豐富的文化内涵。下面是關于朝大夫的相關信息: 拆分部首和筆畫: 朝(zhāo)是由“月”和“蔔”兩個部首構成,共有12個筆畫。 大(dà)是由“人”部首構成,共有3個筆畫。 夫(fū)是由單獨的“夕”部首構成,共有3個筆畫。 來源: “朝大夫”這個詞源自古代中國,是用來指代朝廷裡的高級官員的稱謂。這些官員通常在早晨出現在朝廷中,參與國家事務的決策和管理。 繁體: 在繁體字中,“朝大夫”這個詞的寫法與簡體字相同。 古時候漢字寫法: 在古代漢字中,朝大夫的寫法與現代相似,但存在一些差異。比如,“朝”字的上部分繁體寫作“爭”,下部分寫作“人”,而“夫”字的早期寫法是“彐”。 例句: 他是一位朝大夫,每天早晨都要參與國家的決策。 朝大夫們在朝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組詞: 朝廷、大臣、官員、官府 近義詞: 朝廷官員、高級官員、朝堂人物 反義詞: 平民、普通百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