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人所遺的田地。《文選·班固<西都賦>》:“士食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 呂延濟 注:“先疇,先人畎畝。” 唐 張說 《東都酺宴》詩序:“朝榮舊德之序,野賴先疇之業。” 清 顧炎武 《桃花溪歌贈陳處士梅》:“嘉蔬名木本先疇,海志山經成外史。”
“先疇”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以通過以下五個方面詳細解釋:
“先疇”指先人遺留的田地,由“先”(祖先、前人)和“疇”(田地)組合而成,屬偏正結構。該詞多見于古代文獻,強調對祖業的繼承。
班固《西都賦》
“士食舊德之名氏,農服先疇之畎畝。”
呂延濟注:“先疇,先人畎畝。” 表明“先疇”與祖輩耕作的土地相關。
唐代張說《東都酺宴》詩序
“野賴先疇之業”,進一步佐證其指代祖先傳承的農田産業。
“疇”字在古漢語中還可表示“世代相傳”或“籌劃”(通“籌”),但“先疇”僅保留“祖傳田地”的原始含義。該詞體現了古代社會對土地傳承的重視,常見于描述農耕文化和家族延續的語境中。
《先疇》是一個漢字詞語,意為“最先出現、最早的”。
《先疇》的部首是“先”,共有9個筆畫。
《先疇》的“先”指的是時間上最早、最初的意思,“疇”指的是田地、領域。整個詞語的意思是最早的田地,引申為最早出現的、最初的。
《先疇》的繁體字為「先疇」。
在古代,漢字寫法有所變化,但基本上“先”和“疇”的寫法與現代相同。
1. 這本書是先疇的藏書中最早的一本。
2. 這座古城是這個地區先疇出現的。
3. 他的發明在科技史上具有先疇的地位。
前驅、開創、鼻祖、開端
最早、初、首要、最初
最晚、末、最後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