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喻做事不合時宜。語本 漢 王充 《論衡·逢遇》:“作無益之能,納無補之説,以夏進爐,以冬奏扇,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其不遇禍,幸矣。”
“夏爐冬扇”是一個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多個權威來源解釋如下:
比喻做事不合時宜,費力卻得不到好處。具體指在不適當時機采取相反的行為,如夏天送火爐、冬天送扇子,與需求完全相悖。
源自東漢王充的《論衡·逢遇》:“以夏進爐,以冬奏扇,為所不欲得之事,獻所不欲聞之語。”意指在錯誤時機進獻無用之物或主張,徒勞無功。
該成語通過季節與物品的矛盾組合,生動諷刺了違背實際需求的行為,強調審時度勢的重要性。如需進一步了解典故或例句,可參考《論衡》原文或權威詞典。
《夏爐冬扇》這個成語是指東西的用處與時令不合,比喻無用的東西或過時的事物。
《夏爐冬扇》的部首拆分為:"夏"的部首是夏,"爐"的部首是火,"冬"的部首是冫,"扇"的部首是扌(手部)。根據部首的不同,可以推測出它們的一部分意義。
《夏爐冬扇》的筆畫拆分為:"夏"是6畫,"爐"是7畫,"冬"是4畫,"扇"是5畫。每個字的筆畫數不僅可以幫助記憶,也可以用于漢字輸入法。
《夏爐冬扇》這個成語最早出現在明代馮夢龍的《警世通言》中。後來被廣泛傳播使用。
《夏爐冬扇》是《夏爐冬扇》的繁體字。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與現代有所不同。然而,對于《夏爐冬扇》這個詞,其古代寫法與現代寫法相同,沒有出現特别變異的情況。
1. 他的觀念像是夏爐冬扇,對現代生活沒有任何幫助。
2. 這個老舊的設備已經成了夏爐冬扇了,我們不再使用它。
3. 這個理論在今天的社會已經成了夏爐冬扇,過時而無用。
夏令營、扇子、冬天、爐竈、冰扇
時尚、實用、現代、有用
實用、現代、有用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