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謂祿之少者。 漢 揚雄 《太玄·數》:“九人:一為下人,二為平人,三為進人,四為下祿,五為中祿,六為上祿,七為失志,八為疾瘀,九為極。” 範望 注:“下祿謂士大夫至公侯。”
“下祿”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解釋:
基本定義
“下祿”指“祿之少者”,即較低的俸祿或官位等級。該詞源自漢代揚雄的《太玄·數》,其中将“祿”分為下、中、上三等,下祿為最低一級。
文獻出處與注解
揚雄在《太玄·數》中記載:“九人:一為下人,二為平人,三為進人,四為下祿,五為中祿,六為上祿……”範望對此注解稱:“下祿謂士大夫至公侯”,表明其涵蓋從士大夫到公侯的較低官職。
引申含義
作為成語,“下祿”還含有自謙身份、謙虛謹慎的意味,常用于形容人不炫耀成就或地位,強調以謙遜态度對待自身成就。
使用場景
適用于描述低調處事或自降身份的行為,例如在社交或職場中主動淡化自身職位高低,體現謙遜品德。
相關概念
“祿”本義為古代官吏的俸祿,與福運、官職緊密相關(參考“祿”字釋義),而“下祿”則特指其中的較低層級。
“下祿”既有具體的古代官祿等級含義,也衍生出謙遜态度的抽象表達,需結合語境理解。
下祿是一個漢字詞語,由“下”和“祿”兩個字組成。下祿所表達的意思是指被貶低或削減官職、待遇和薪資的封號、俸祿等。下祿一詞是從古代的官制中衍生而來的,表示官員的地位被降低或待遇被削減。
下祿的拆分部首和筆畫分别是:“下”字的部首是一,它的筆畫數是3;“祿”字的部首是示,它的筆畫數是9。
下祿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國的官職制度,衍生于封建社會的封號和俸祿制度。在古代,官員的地位和待遇是由皇帝根據其功績和忠誠度來決定的。官員的地位和待遇可以被提高,也可以被降低,降低待遇就稱為“下祿”。
“下祿”一詞在繁體字中寫作“下祿”。
古時候,下祿一詞的漢字寫法可能和現在有所不同。在《說文解字》中,字典記錄了關于下祿的古代漢字寫法,以及字義和用法的解釋和說明。
例句:
1. 他因犯了錯誤,不得不被下祿。
2. 作為一位背信棄義的官員,他終于被皇帝下祿了。
組詞:
1. 祿位:指官職和待遇。例如:“他一生所得到的祿位都是通過自己的努力獲得的。”
2. 祿米:舊時指官員的俸祿。例如:“他的祿米非常豐厚,生活無憂。”
近義詞:
1. 賤職:指地位較低或待遇較差的官職。例如:“他被調到賤職後,感到很失落。”
2. 降職:指官員地位被降低。例如:“他因犯了錯誤,被降職為普通職員。”
反義詞:
升祿:指官員的地位和待遇被提高。例如:“他憑借出色的表現,最終升祿為高級官員。”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