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遐覽的意思、遐覽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遐覽的解釋

(1).看得遠,遠望。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假目以遐覽,借耳以廣聽。” 唐 宋之問 《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序》:“縱目遐覽,識皇代之承平;得意同歸,有吾儕之行樂。” 明 劉基 《龍虎台賦》:“明四目以遐覽,沛仁澤於九垓。”

(2).往遠方訪察遊覽。 晉 傅鹹 《小語賦》:“折薜足以為櫂,舫粒糠而為舟,将遠遊以遐覽,越蟬溺以橫浮。” 宋 馬令 《南唐書·鄧王從益傳》:“秋山滴翠,暮壑澄空,愛公此行,暢乎遐覽。” 明 管讷 《和陸伴讀闿過梅根》:“江行愜素懷,遐覽匪遊冶。”

(3).廣泛閱覽。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牆之徒,比肩而接武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不窺牖以遐覽,判微言而靡惑。”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遐覽”是由“遐”與“覽”組成的複合詞,在漢語中屬于書面語表達。《漢語大詞典》将其定義為“遠眺;廣泛閱覽”,包含空間與認知的雙重延伸意義。具體釋義可從以下三方面展開:

  1. 詞素解析

    “遐”本義為“遠”,《說文解字》釋作“遠也”,引申為時間久遠或地域廣袤;“覽”即“觀”,《玉篇》注為“視也”,指觀察、閱讀行為。二字組合構成“從遠處觀察”與“廣泛涉獵”的複合語義。

  2. 引申義項

    在文學語境中,該詞常被賦予哲理性内涵。如清代學者章學誠《文史通義》使用“遐覽古今”形容貫通曆史的學術視野,此時詞義已超越具體觀察動作,引申為對知識的系統性把握。

  3. 應用場景

    現代漢語中多用于學術領域,特指跨學科研究或宏觀視角分析。例如“考古學家通過遐覽多地遺址,重構文明傳播路徑”的表述中,既包含地理空間的跨越性考察,也暗含多維度的資料整合過程。

本釋義參考《漢語大詞典》(商務印書館2012版)、《古漢語常用字字典》(中華書局2020修訂版)等權威辭書,具體詞例采自《曆代漢語複合詞演變研究》(語文出版社2018)的曆時語義分析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

“遐覽”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一、基本釋義

  1. 遠望、眺望
    指視線延伸至遠方,強調視覺上的廣闊性。例如:

    • 晉代葛洪《抱樸子·審舉》:“假目以遐覽,借耳以廣聽。”
    • 唐代宋之問在詩序中寫道:“縱目遐覽,識皇代之承平。”
  2. 遠遊訪察或遊覽
    指前往遠方探索或遊曆。例如:

    • 晉代傅鹹《小語賦》:“将遠遊以遐覽,越蟬溺以橫浮。”
    • 明代管讷的詩句提到:“江行愜素懷,遐覽匪遊冶。”
  3. 廣泛閱覽
    引申為廣泛閱讀書籍或涉獵知識。例如:

    • 葛洪《抱樸子·崇教》提到:“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
    • 明代劉基《龍虎台賦》中“明四目以遐覽”也暗含此意。

二、使用場景與延伸

三、相關引用與出處

該詞在《抱樸子》《南唐書》等古籍中多次出現,不同語境下含義略有差異。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八言詩卑虒碧眼胡兒癡思妄想川境出大恭楚龔楚夢雲雨粗暴調充丁娘十索獨懷鍍錫鐵蛾綠泛利分銷店副順改火郜鼎勾抽甲卒駃馬留中不發禮遺露兩手論説文馬禍毛皮蜜香樹囊括四海泥執盤虵辟除平地樓台鍬镢軍七孔生煙輕孤青筋請愆秋露榮懷飒白邵杜升降舵式微師貞壽桃四從通共通照塗次推盤突頭突腦圖寫為蛇畫足五山五月卅一日急雨中小人家稀密細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