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看得遠,遠望。 晉 葛洪 《抱樸子·審舉》:“假目以遐覽,借耳以廣聽。” 唐 宋之問 《上巳泛舟昆明池宴宗主簿序》:“縱目遐覽,識皇代之承平;得意同歸,有吾儕之行樂。” 明 劉基 《龍虎台賦》:“明四目以遐覽,沛仁澤於九垓。”
(2).往遠方訪察遊覽。 晉 傅鹹 《小語賦》:“折薜足以為櫂,舫粒糠而為舟,将遠遊以遐覽,越蟬溺以橫浮。” 宋 馬令 《南唐書·鄧王從益傳》:“秋山滴翠,暮壑澄空,愛公此行,暢乎遐覽。” 明 管讷 《和陸伴讀闿過梅根》:“江行愜素懷,遐覽匪遊冶。”
(3).廣泛閱覽。 晉 葛洪 《抱樸子·崇教》:“是以遐覽淵博者,曠代而時有,面牆之徒,比肩而接武也。” 晉 葛洪 《抱樸子·安貧》:“不窺牖以遐覽,判微言而靡惑。”
“遐覽”是一個漢語詞彙,具有多重含義,具體解釋如下:
遠望、眺望
指視線延伸至遠方,強調視覺上的廣闊性。例如:
遠遊訪察或遊覽
指前往遠方探索或遊曆。例如:
廣泛閱覽
引申為廣泛閱讀書籍或涉獵知識。例如:
該詞在《抱樸子》《南唐書》等古籍中多次出現,不同語境下含義略有差異。如需進一步考證,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來源。
遐覽是一個由兩個字組成的詞彙,意思為遠遠地眺望、觀看。其中,《康熙字典》将遐定義為遠離,延伸開來就是遠遠地、遠離地的意思,覽則是指察看、觀看。
遐覽的拆分部首為辶(辶是“冖”的簡化字),表示邊走邊看的意思,其中的部首即為辶;遐的拆分部首為辵(辵是“⻌”的簡化字),表示行走、移動的意思,其中的部首即為辵。
遐覽的筆畫數量分别為13畫和6畫,其中遐的筆畫數量為13畫,覽的筆畫數量為6畫。
遐覽這個詞是由漢語演變而來的,它的使用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的時期。
遐覽在繁體中的寫法為「遐覽」。在繁體漢字中,「覽」的上一部分為「覧」。
在古代漢字中,「遐」和「覽」的寫法也有所不同。例如,在《說文解字》一書中,「遐」的寫法為「遐 誇也。從辵 從台。誇去衣故冬十一月至台。」,而「覽」的寫法為「覽 値也。從⻌ 臥聲。臥面而覩物也。凡覽之屬皆從石。」。
1. 我站在山頂上,遐覽遠方的美景。
2. 他坐在窗前,遐覽着外面的花園。
3. 在旅行的途中,我們遐覽了很多名勝古迹。
組詞:遐想、遐思、遐迩、遐矚
近義詞:遠眺、遠望、遠觀
反義詞:近視、近觀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