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指蚊與蠅。 明 黃瑜 《雙槐歲鈔·夏二子》:“ 宋 宣和 中進士 永福 吳元美 ,作《夏二子傳》,略雲…… 夏 告終於 鳴條 ,二子之族,無大小長少,皆望風殞滅,殆無遺類。天下之民,始得安食酣飲,而鼓舞于清世矣。 夏 二子,謂蚊、蠅也。”
“夏二子”是一個漢語詞彙,其含義和背景可綜合以下信息進行解釋:
“夏二子”指蚊與蠅,屬于古代文學中對這兩種夏季常見昆蟲的合稱。該詞通過借代手法,将蚊蠅與“夏”關聯,暗含對害蟲的貶義。
該詞最早見于明代黃瑜的《雙槐歲鈔·夏二子》,文中提到宋代宣和年間進士吳元美所作《夏二子傳》。文中以寓言形式描述“夏二子”(蚊蠅)被消滅後百姓得以安食酣飲,實則借蚊蠅隱喻擾民的小人或社會弊端,并暗指夏朝滅亡後禍害終被清除的曆史典故。
如今該詞多用于文學研究或曆史文本分析,日常使用較少。例如在造句或仿古創作中,可借“夏二子”代指令人困擾的事物。
如需進一步了解相關古籍原文或吳元美《夏二子傳》的具體内容,可參考《雙槐歲鈔》等明代筆記文獻。
《夏二子》是一個成語,指的是夏商兩代的君主夏禹和商湯。他們是中國古代曆史上非常有名的君主,代表了昏庸無能的夏王朝和崇高德治的商王朝。
拆分部首:夏(夂) 二(二/一) 子(子)
筆畫:夏(4畫) 二(2畫) 子(3畫)
《夏二子》這個成語來源于中國古代的曆史文獻《尚書·商書》和《史記·夏本紀》。其中,夏禹是夏朝的開國君主,商湯是商朝的開國君主,他們都是傳說中的英雄人物。
繁體字形:夏二子
古時漢字寫法略有不同,夏禹和商湯的字形可能與現代稍有差異。具體圖案需參考古代銘文和文物。
1. 漢武帝崇尚商湯的德政,經常引用《尚書》中《夏二子商湯禹之功》的典故,以激勵朝廷官員。
2. 這個國家的統治者不願成為第二個夏禹,他努力通過改革來改善人民的生活。
夏商(指夏朝和商朝)、二子(指夏禹和商湯)
夏商(封禅、聖王)
殘暴君主、昏庸君主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