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ower hem] 衣衫最下面的部分
指衣、裙最下面的部分。 茅盾 《鍛煉》二三:“前面跑的一位長身細腰,瓜子臉,雪白挺刮的護士衣,露出棗紅絲絨旗袍的下擺。” 曹禺 《北京人》第一幕:“﹝ 小柱兒 ﹞毛藍土布的長衫,短袖肥領,下擺蓋不住膝蓋。” 周而複 《上海的早晨》第四部三九:“ 張科長 穿着一身灰布人民裝,裡面的白襯衫的下擺露了一截在外邊。”
“下擺”是服裝術語,指衣、裙等衣物最下方的邊緣部分,通常位于接近底端約5厘米處。以下是詳細解釋:
基本定義
下擺指長袍、上衣、襯衫、裙子等衣物底部的橫向邊緣,是服裝設計中修飾身形的重要部分。例如,長衫的下擺可蓋住膝蓋,而旗袍的下擺則常與腿部線條呼應。
位置與功能
文化與應用
在傳統服飾中,下擺長度和裝飾常體現身份地位。例如茅盾《鍛煉》中描述的護士衣搭配旗袍下擺,展現了民國時期的着裝特色;曹禺《北京人》中長衫下擺過短則暗示人物境遇。
延伸含義
該詞也可比喻其他物品的底部邊緣,如桌布、窗簾等。
若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服裝款式的下擺設計,可參考漢典、滬江詞典等權威來源。
下擺是指衣物的底部或下部分,如襯衣、裙子、褲子等的下沿。下擺通常是衣物的最後一部分,用來覆蓋或固定在人體的下方。它起到調整衣物長度和形狀的作用,同時也是衣服的裝飾之一。
下擺可以拆分成兩個部首:一是“⼀”(一字橫撇部首),表示一的意思;二是“⽅”(方字底部旁),表示方的意思。
下擺的總筆畫數為16畫。
下擺這個詞的來源比較簡單,它是由“下”和“擺”組成的。下表示向下的方向,擺表示衣物的部分。因此,下擺就是指衣物的底部或下部分。
下擺的繁體字是「下襬」。
在古時候,漢字的字形有些不同。下擺的古時候寫法為「下襬」。
1. 她穿着一條連衣裙,裙子的下擺很漂亮。
2. 這件上衣的下擺太長了,需要改短一些。
下擺可以組成一些相關詞彙,如:
1. 上擺:指衣物的上部分。
2. 下擺線:指縫制在衣物下擺的線縫,用于固定和裝飾。
3. 下擺設計:指衣物下擺的造型和設計風格。
與下擺意思相近的詞彙有:
1. 衣襬:也指衣物的底部,特指長袍、禮服等的下沿。
2. 衣邊:指衣物的邊緣部分。
3. 衣裙:指連衣裙、裙子的整體。
與下擺意思相反的詞彙是:
1. 上身:指衣物的上半部分。
2. 上擺:指衣物的上部分。
3. 衣領:指衣物的領子部分。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