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猶毋庸,無庸。不必,無須。《花月痕》第四六回:“請以各道軍務,俱歸各道節度督辦,勿庸另派大臣。”《老殘遊記》第三回:“寃枉一定是有的,自勿庸議,但不知有幾成不寃枉的?”《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 鄒玉峰 疾步走進醫生值班室房門,以勿庸置疑的口氣說:‘醫生,我要出院!’”
“勿庸”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勿庸”意為“不必、無須”,強調某些行動或言語是多餘的。例如“勿庸置疑”表示“不需要懷疑”。該詞與“毋庸”“無庸”同義,屬于近義表達。
現代漢語中更常用“毋庸”(如“毋庸置疑”)或“無須”替代“勿庸”。該詞在口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書面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法,可參考《老殘遊記》《花月痕》等文學作品中的實例。
“勿庸”是一個漢字詞語,意思是“不必”,“不需要”。它常用于表達某種情況下不必要進行的行為或者說不需要做某件事情。
拆分部首是“力”和“廣”,其中“力”是底部的部首,“廣”是上部的部首。這個字共有12個筆畫。
“勿庸”的來源比較簡單,是由兩個常用的常用字組成。在繁體中,這個字可以寫作“勿庸”,沒有太大的變化。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經曆了許多變化。據研究,最早的寫法是象形的,後來逐漸演化為現代的字形。然而,目前關于“勿庸”這個具體字的古代寫法沒有太多的資料。
1. 在這個問題上,勿庸置疑,我們需要采取行動。
2. 面對挑戰,我們勿庸害怕,應該堅定地前行。
勿高、勿傲、勿忘、勿辜負、勿輕易
近義詞:不用、無需、免去
反義詞:必須、需要、務必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