勿庸的意思、勿庸的詳細解釋
勿庸的解釋
猶毋庸,無庸。不必,無須。《花月痕》第四六回:“請以各道軍務,俱歸各道節度督辦,勿庸另派大臣。”《老殘遊記》第三回:“寃枉一定是有的,自勿庸議,但不知有幾成不寃枉的?”《人民文學》1978年第2期:“ 鄒玉峰 疾步走進醫生值班室房門,以勿庸置疑的口氣說:‘醫生,我要出院!’”
詞語分解
- 勿的解釋 勿 ù 副詞,不,不要:請勿動手。勿謂言之不預(不要說沒有預先說過)。 筆畫數:; 部首:勹; 筆順編號:
- 庸的解釋 庸 ō 平常,不高明的:平庸。庸醫。庸言。庸俗。庸人。昏庸。庸主(平庸或昏庸的君主)。庸夫。庸暗(平凡,愚昧)。庸庸碌碌(沒有志氣,沒有作為)。 需要:無庸細述。無庸諱言。 豈,怎麼:庸讵(豈,何以,
專業解析
“勿庸”是一個文言色彩較重的詞語,在現代漢語中使用頻率較低,主要出現在一些固定搭配或書面語中。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核心含義
“勿庸”意為“不必,無須,用不着”。它由兩個文言虛詞構成:
二、用法特點
- 否定必要性: 用于否定某種行為或情況的必要性,強調某事是多餘的或不必要的。
- 例:此事已明,勿庸贅述。(這事已經很清楚了,無須再多說。)
- 例:證據确鑿,勿庸置疑。(證據确鑿,不容懷疑/無須懷疑。)
- 書面語與固定搭配: 現代漢語中,“勿庸”極少單獨使用,最常見于“毋庸置疑”這個固定成語中,表示“事實明顯或理由充分,根本用不着懷疑”。
- 與“毋庸”的關系: “勿庸”常與“毋庸”通用。“毋”也是表示禁止的副詞,意為“不要”。“毋庸”與“勿庸”意義和用法基本相同,在現代漢語中,“毋庸”的使用可能略多于“勿庸”,尤其是在“毋庸置疑”這個成語中,兩種寫法都存在,但“毋庸置疑”更為常見和規範。
三、權威詞典釋義參考
雖然未能鍊接到具體線上詞典頁面,但以下權威漢語詞典均收錄了相關詞條,其釋義可作為依據:
- 《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在“毋庸”詞條下解釋為“無須”,并列出“毋庸置疑”作為例詞。該詞典是中國大陸最具權威性的現代漢語規範詞典。
- 《漢語大詞典》: 作為大型曆史性語文辭典,對“勿庸”和“毋庸”均有收錄,釋義為“無須,不必”。
- 《古代漢語詞典》: 對“庸”字有詳細解釋,其中一項釋義明确指出通“用”,并在相關義項下可能涉及“勿庸”的用法。
“勿庸”是一個源自文言的詞語,核心意思是“不必,無須”。它在現代漢語中最重要和常見的用法是構成成語“毋庸置疑”(或寫作“毋庸置疑”),表示“事實非常明顯或理由極其充分,根本不需要懷疑”。理解其構成(勿=不要,庸=用)有助于掌握其含義。在一般寫作中,如需表達“不必”之意,更常用“無須”、“不必”等現代詞彙;如需使用該詞,應特别注意其在固定搭配(尤其是“毋庸置疑”)中的規範使用。
網絡擴展解釋
“勿庸”是一個漢語詞語,其含義和用法可從以下角度詳細解析:
一、基本含義
“勿庸”意為“不必、無須”,強調某些行動或言語是多餘的。例如“勿庸置疑”表示“不需要懷疑”。該詞與“毋庸”“無庸”同義,屬于近義表達。
二、發音與結構
- 拼音:wù yōng(與“毋庸”wú yōng發音相近,但聲調不同)。
- 構詞:由否定詞“勿”(不要)和“庸”(用)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為“不要用”或“無需使用”。
三、使用場景
- 書面表達:多用于正式或文學語境,如《老殘遊記》中“寃枉一定是有的,自勿庸議”。
- 成語搭配:常見于“勿庸置疑”“勿庸諱言”等固定短語,表示明确否定或強調必要性。
四、例句參考
- 古代詩詞:“矢詩勿庸多,萬事一能了”(宋代韓維詩,意為“寫詩不必多,萬事能明了”)。
- 現代用法:“勿庸置疑的是,技術進步改變了生活方式”(強調事實明确)。
五、注意事項
現代漢語中更常用“毋庸”(如“毋庸置疑”)或“無須”替代“勿庸”。該詞在口語中較少使用,多見于曆史文獻或特定書面表達。
如需進一步了解古代用法,可參考《老殘遊記》《花月痕》等文學作品中的實例。
别人正在浏覽...
愛人利物杯蛇鬼車不今不古徹頭徹尾傳诂蹙金結繡打茶會淡古點缺點射诋挫帝號方命方水反迕飛馬歌歌割炬耿節共鼓怪咤谷牙寒槮韓世昌環伏溷濁湖色甲藏用見臨嗟苦解廌冠謹廉拘定鋸子理睬龍鳳通寶賣評名材碾盤谸芊啓白清雅棄壤秋姿筌象染輿仁至義盡宂迫上請食稱嗜痂之癖飾翼書幾隧埒童兒通寇頽光窩頓毋類顯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