戊戌六君子的意思、戊戌六君子的詳細解釋
戊戌六君子的解釋
1898年(舊曆戊戌年)慈禧太後************,囚禁光緒帝,推翻新政,并搜捕維新派,将譚嗣同、林旭、楊銳、楊深秀、劉光第、康廣仁等六人處死。史稱“戊戌六君子”。
詞語分解
- 六君子的解釋 .史籍中合稱六個傑出人物為“六君子”者甚多,其中最著者,約有:指 禹 、 湯 、 文 、 武 、 成王 、 周公 。《禮記·禮運》:“ 禹 、 湯 、 文 、 武 、 成王 、 周公 由此其選也。此六
網絡擴展解釋
戊戌六君子是1898年(農曆戊戌年)因參與戊戌變法失敗而被清政府處決的六位維新派代表人物。以下為詳細解釋:
一、曆史背景
1898年,以康有為、梁啟超為首的維新派推動“戊戌變法”,主張政治、教育等改革,但遭到慈禧太後為首的守舊派強烈反對。變法僅持續103天即告失敗,史稱“百日維新”。
二、六君子名單及身份
- 譚嗣同:變法激進派,著有《仁學》,提出“沖決網羅”思想。
- 康廣仁:康有為之弟,負責聯絡維新人士。
- 林旭:年輕維新志士,曾參與起草變法文件。
- 楊銳:張之洞門生,主張溫和改革。
- 楊深秀:監察禦史,公開彈劾守舊大臣。
- 劉光第:刑部官員,支持廢除舊制。
三、事件經過
- 被捕:1898年9月21日,慈禧發動政變囚禁光緒帝,六人被捕。
- 處決:9月28日在北京菜市口被斬首,史稱“戊戌六君子”事件。
四、曆史意義
六君子就義激發了近代中國變革思潮,譚嗣同“我自橫刀向天笑”的絕命詩更成為追求進步的精神象征。他們兼具學識與氣節,部分成員(如譚嗣同、林旭)的書法造詣亦被後世稱道。
注:部分網頁(如)提及“李鴻章”為戊戌六君子之一,經核實為錯誤信息,應以高權威性來源為準。
網絡擴展解釋二
戊戌六君子的詞義及來源
戊戌六君子是指戊戌變法中的六位主要參與者,他們是譚嗣同、康有為、梁啟超、林則徐、李鴻章和嚴複。戊戌六君子這個詞的來源是指他們在當時的政治環境中,以君子之風效忠國家,緻力于進行************。
戊戌六君子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戊戌六君子這個詞由5個漢字組成。
- 戊:部首為戈,共4畫。
- 戌:部首為戈,共6畫。
- 六:部首為兒,共4畫。
- 君:部首為口,共7畫。
- 子:部首為子,共3畫。
戊戌六君子的繁體寫法
戊戌六君子的繁體寫法為「戊戌六君子」。
古時候漢字寫法
古時候的漢字寫法可能和現代有所不同,因此戊戌六君子在古代的漢字寫法可能有所變化。
戊戌六君子的例句、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例句:戊戌六君子在政治上大膽創新,積極參與************。
組詞:戊戌六君子運動、戊戌六君子精神。
近義詞:戊戌變法六子、戊戌六急先鋒。
反義詞:守舊派、保守主義者。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