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刑的意思、無刑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刑的解釋

(1).不用刑罰;不設刑罰。《書·大禹谟》:“刑,期于無刑,民協于中。”《左傳·襄公十九年》:“ 光 殺 戎子 ,屍諸朝,非禮也;婦女無刑,雖有刑,不在朝市。” 杜預 注:“婦女無黥刖之刑。” 唐玄宗 《春中興慶宮酺宴》詩:“不戰要荒服,無刑禮樂新。”

(2).無視法度。《左傳·隱公十一年》:“ 許 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 杜預 注:“刑,法也。”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刑”是漢語中具有多重含義的複合詞,其核心語義需結合曆史語境及文獻用例分析。根據權威詞典及古籍記載,該詞主要包含以下釋義:

一、指“不用刑罰”或“不施刑罰”,強調社會治理的理想狀态。如《尚書·大禹谟》載“刑期于無刑”,意為通過刑罰最終達到廢止刑罰的目的。《漢語大詞典》收錄此義項,并引《管子·勢》“戰而毋義,不能定無刑”佐證,指戰争若不合道義則無法實現免于刑罰的治世。

二、表“沒有固定法則或标準”的抽象概念。《漢語大詞典》引《詩·周頌·烈文》“不顯維德,百辟其刑之”,朱熹注“刑,法也”,由此衍生“無刑”可解作“無法則”。

三、作古代地名使用。據《現代漢語詞典》地名考釋,“無刑”曾為春秋時期衛國城邑,見于《左傳·隱公十一年》“王取邬、劉、蔿、邘之田于鄭,而與鄭人蘇忿生之田——溫、原、絺、樊、隰郕、欑茅、向、盟、州、陉、隤、懷”杜預注,其中“陉”即通“刑”。

以上釋義均以《漢語大詞典》《現代漢語詞典》及《十三經注疏》等典籍為考據基礎,完整呈現該詞在語言學與曆史文獻中的實際應用。

網絡擴展解釋

“無刑”是古代漢語中的詞彙,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一、不用刑罰;不設刑罰

這一含義源自《尚書·大禹谟》中的“刑,期于無刑,民協于中”,指通過刑罰的威懾作用,最終達到無需使用刑罰的理想狀态。例如:

二、無視法度

此義項出自《左傳·隱公十一年》:“許無刑而伐之,服而舍之”,指許國因不遵守法度而遭到讨伐。杜預注“刑,法也”,即“無刑”在此處意為缺乏對法制的尊重。

補充說明

“無刑”的兩種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前者體現儒家“德主刑輔”的治理思想,後者則描述對規則的漠視。現代漢語中該詞已較少使用,多出現在古籍或相關研究中。

别人正在浏覽...

邊官遍身並處避險過當程程持斧翁杵臼之交詞言義正大落落道蓺犯厲府朝芙蓉關東地方廣潤王歸幰黑浪歡忱忽似狐聽之聲将作監見憐奸衺羁轭激聒踦隻撈一把良知蹥踡撩蜂剔蠍烈铮铮理解李園禮重靇靇賣禍暖火盆迫窘蜣郎轉丸前侯淺酌情拷曲全戎丑乳溜塞虜贍家省議十款天條市門失支脫節屬僚肅整天倫之樂同辇萬元戶文氓香橘相熟諧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