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薄霧似的輕紗。亦借指用此種材料做的衣服。《文選·曹植<洛神賦>》:“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 呂向 注:“霧綃,薄縑也。” 宋 劉學箕 《念奴嬌·次人韻》詞:“日暮修竹佳人,霧綃瓊佩,綽約疑仙侶。”
“霧绡”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ù xiāo,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字面含義
“霧绡”指如薄霧般輕透的絲織品,常用來形容質地極薄、帶有朦胧感的紗或綢緞。例如《洛神賦》中“曳霧綃之輕裾”即描述洛神衣裙的輕盈飄逸。
借代用法
也可引申為用此類輕紗制成的衣物,多見于古典文學中對仙姿或華美服飾的描寫。如宋代劉學箕詞中“霧綃瓊佩,綽約疑仙侶”即以此烘托人物氣質。
《洛神賦》中的經典描寫
曹植在《洛神賦》中以“踐遠遊之文履,曳霧綃之輕裾”刻畫洛神衣袂飄然的仙姿,成為後世引用“霧绡”的典範。
詩詞中的意境延伸
元代王恽《湘中後怨》用“霧綃煙縠”形容薄霧缭繞的意境,擴展了詞彙的意象範圍。
二者結合,既體現材質特性,又蘊含詩意美感。
如需進一步探究,可參考《洛神賦》原文或宋代詩詞中相關用例。
《霧绡》是指朦胧的霧氣或細密的霧紗。它形容霧氣輕盈而觸摸不到,給人一種朦胧迷離的感覺。
《霧绡》一詞由兩個部首組成:雨(yǔ)和纟(mì)。它的總筆畫數為19筆。
《霧绡》這個詞源于古代漢語,它最早出現在文學作品中,用來形容蒙蒙細雨、薄霧缭繞的情景。在繁體中,它的寫法是「霧縰」。
在古代漢字中,「霧绡」這個詞的寫法和現代有所不同。在古代,雨的字形寫作「雨」而不是現代的「雨」,而纟的字形寫作「」,看起來像是繩子的樣子。整體來看,「霧绡」在古代漢字中寫作「雨」+「」。
1. 山間的霧绡彌漫,仿佛置身仙境。
2. 早晨起來,窗外被霧绡所籠罩,一切都顯得朦胧不清。
1. 霧氣:描述濃厚的霧霾天氣。
2. 細雨蒙蒙:形容細密的小雨。
3. 雲霧缭繞:形容山林雲霧彌漫的景象。
4. 霧茫茫:形容霧氣濃厚,視線模糊。
1. 霧靄:形容霧氣薄而輕盈。
2. 霧霭:形容霧氣濃厚而不清晰。
3. 霧氲:形容霧氣籠罩且多為濕氣。
1. 晴朗:形容天空明亮,沒有雲霧。
2. 澄清:形容水體清澈無雜質。
3. 幹燥:形容沒有水氣或濕度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