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 唐明皇 兄弟 讓皇帝 憲 、 惠莊太子 撝 、 惠文太子 範 、 惠宣太子 業 、 隋王 隆悌 。 唐 《依禦史溫飛卿華清宮二十二韻》:“五王更入帳,七貴疊封侯。” 明 高啟 《唐宮》詩:“五王宴罷皆歸院,大被空閑一夜涼。”《醒世恒言·三孝亷讓産立高名》:“﹝ 明皇 ﹞有五個兄弟,皆封王爵,時號五王。”參見“ 五王帳 ”。
(2).指 唐 代 張柬之 、 敬晖 、 崔玄暐 、 袁恕己 、 桓彥範 。 武後 周 天授 五年 張柬之 等五人************,重立 中宗 為帝,複國號 唐 ,以功皆封郡王。 唐 顔真卿 《宋開府碑》:“清宮問罪,事出五王。”參閱《新唐書·則天6*皇後紀》。
(3).複姓。《通志·氏族四》引 漢 應劭 《風俗通·姓氏》:“ 五王氏 , 齊 自 威 、 宣 、 湣 、 襄 至 建 五王,因以為氏。”
關注詞典網微信公衆號:詞典網,回複:五王漢語 快速查詢。
“五王”一詞在不同領域和曆史時期有不同含義,以下是主要解釋:
唐玄宗(唐明皇)的五位兄弟
指讓皇帝李憲(原名李成器)、惠莊太子李㧑、惠文太子李範、惠宣太子李業、隋王李隆悌。唐玄宗登基後,兄弟五人因避諱主動讓權,關系和睦,史稱“五王”。
神龍政變的五位功臣
指張柬之、敬晖、崔玄暐、袁恕己、桓彥範。他們在公元705年發動政變,迫使武則天退位,恢複李唐政權,因功被封郡王,故稱“五王”。但五人後期被貶或被殺,唐睿宗時期才得以平反。
太平天國“首義五王”
指東王楊秀清、西王蕭朝貴、南王馮雲山、北王韋昌輝、翼王石達開,是太平天國早期的核心領導集團。
珠寶界的“五王一後”
“五王”指五種名貴寶石:鑽石、紅寶石、藍寶石、祖母綠、貓眼石;“一後”指珍珠。
如需更詳細的曆史背景或人物事迹,可參考《新唐書》《資治通鑒》等史料,或查看相關網頁來源。
《五王》是指古代中國曆史上五位有影響力的王位繼承者。常常用來指代五個創立王朝的君主。
《五王》一詞的部首是“王”(wáng),具有15個筆畫。
《五王》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西漢末年,形容當時劉邦、劉盈、劉恒、劉欣、劉健五位皇帝的權力争鬥。後來,這個詞逐漸演變成指五個王朝的建立者。
和簡體的“五王”相對應的繁體字為“五王”。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會有一些變化。對于《五王》一詞,在古時候使用的寫法可能與現在稍有不同,但基本上仍保留“五王”的意思。
1. 《五王》之間的争戰導緻了王朝的更疊。
2. 這本書詳細記載了中國曆史上的《五王》。
組詞:五帝、五皇、五代、五主、五王朝。
近義詞:五君、五位皇帝。
反義詞:無人王朝、無位主宰。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