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烏頭變白。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 唐 白居易 《答元郎中》詩:“我歸應待烏頭白,慙愧 元郎 誤歡喜。” 唐 李商隱 《人欲》詩:“ 秦中 已久烏頭白,卻是君王未備知。” 甯調元 《用東坡獄中遺子由韻寄約真戊沙》:“幾時待得烏頭白, 弱水 東流更向西。”參見“ 烏頭白馬生角 ”。
“烏頭白”是一個源自曆史典故的漢語成語,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内容詳細解析:
“烏頭白”字面意為“烏鴉的頭部變白”,比喻不可能實現的事情。這一比喻源于烏鴉羽毛本為黑色,若其頭部變白則違反自然規律,故以此強調事物的不可達成性。
據《史記·刺客列傳》記載,戰國時期燕國太子丹被秦王嬴政囚禁時,曾請求返回故國。秦王提出條件:“烏頭白,馬生角,乃許耳”(烏鴉白頭、馬長出角才釋放他)。此語意在表明太子丹的請求絕無可能實現。但傳說後來出現白頭烏鴉,秦王不得不釋放太子丹,使“烏頭白”成為帶有戲劇性轉折的典故。
此成語在詩詞中常被化用:
主要用于以下語境:
注意:部分資料(如)提到“形容事物丑陋”,但此解釋未見于權威典籍,可能是現代衍生用法,建議優先采用典故本義。
《烏頭白》是一個成語,意思是說某人或某事被人大加宣揚,使其聲譽上升。
烏頭白的部首是黑,拆分成黽日牛木。
烏頭白共有10個筆畫。
《烏頭白》這個成語最早出自《淮南子·人間訓》,意為用烏頭貼白紙來指代将不好的事物掩蓋、美化成好的事物。
繁體字為「烏頭白」。
古時候的「白」寫作「白」字,而不是現如今的「白」字。
他在比賽中表現出色,烏頭白地成為了名人。
烏頭白花、烏頭白面、烏頭白粉
炒作、宣傳、誇大其詞
實事求是、不言而喻、毫不炒作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