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在 山西省 五台縣 東北。五峰聳峙,峰頂如壘土之台,故稱 五台 。主峰北台,海拔3,058米。山無炎暑,又名 清涼山 。 漢 永平 年間,始建寺廟,曆代增修,蔚為大觀,遂有 文殊 道場之稱。簡稱“五臺”。 元 薩都剌 《送聞師之五台》詩:“ 丹陽 纔洗鉢,又入 五臺 遊。”
五台山是中國重要的佛教聖地和文化名山,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五台山位于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東北部,由五座山峰環抱而成,峰頂平坦如台,故得名“五台”。主峰北台葉鬥峰海拔3058米,是華北地區最高峰,因氣候涼爽,夏季無暑熱,又稱“清涼山”。
五台山佛教活動始于東漢永平年間,曆代帝王多次敕建寺院,鼎盛時期唐代曾有300餘座寺廟,現存建築融合多朝風格。朝聖傳統中,“大朝台”(登五峰朝拜)與“小朝台”(朝拜黛螺頂)是重要儀式。
五台分别為:
以上信息綜合自多個權威來源,如需了解更多細節,可查閱相關網頁原文。
《五台山》是指中國山西省忻州市五台縣所在的五台山景區。五台山位于五台縣城東北方向,是中國著名的佛教名山之一。
《五台山》的拆分部首是「山」,部首字是「」;《五台山》共有12個筆畫。
《五台山》的繁體字為「五臺山」。
古時候,《五台山》有多種不同的漢字寫法,如「五檯山」、「五颱山」等。
人們常常去五台山朝拜祈福。
五台山的組詞有:五台山廟、五台山景區、五台山佛教等。
《五台山》的近義詞有:忻州五台山、西五台山。
《五台山》的反義詞可以是其他山的名字,例如泰山、華山等。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