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醒而卧;躺卧。《詩·衛風·考槃》:“獨寐寤宿,永矢弗告。” 朱熹 集傳:“寤宿,已覺而猶卧也。” 晉 陸雲 《四言失題》詩後六章之一:“登彼修巒,在林寤宿。”
“寤宿”是一個古漢語詞彙,其含義可從字義拆分和文獻用例兩方面解析:
一、字義解析
二、綜合釋義 “寤宿”指醒後仍卧床不起的狀态,即“已覺而猶卧”。朱熹在《詩集傳》中注解《詩經·衛風·考槃》時明确提到此意,強調醒後仍保持躺卧姿态。晉代陸雲《四言失題》詩中“在林寤宿”亦為此意,描繪了山林間醒卧的場景。
三、語境應用 該詞多用于古典詩文,體現隱逸閑適或孤寂心境。例如《考槃》中“獨寐寤宿”與“永矢弗告”呼應,暗含隱士獨居不言的意境。
注意:“宿”另有xiǔ(量詞,如“住一宿”)和xiù(星宿)兩種讀音,但“寤宿”中僅讀sù。
《寤宿》是一個成語,意思是在寒冷的夜晚在外過夜。寤宿一詞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漢語,在古時候,人們用寤宿這一詞來形容在天寒地凍的寒冷夜晚外過夜。
《寤宿》這個詞的拆分部首為宀和宿。
宀是宇宙房屋的意思,它是一個獨體部首,表示和宇宙房屋有關。
宿是居住在宇宙中的意思,它也是一個獨體部首,表示和居住有關。
所以,《寤宿》可以看作由宀和宿兩個部首組成。
《寤宿》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根據《說文解字》記載,寤宿一詞最早出現在《周禮·天官冢宰·大宗伯師》中,用來形容宗廟儀式中宰殷宗廟的官員在宴會結束後在宿舍過夜的場景。後來逐漸演變為形容人們在寒冷的夜晚在外過夜的意思。
《寤宿》的繁體字為「寤宿」。
在古時候,「寤宿」可以寫作「寤宿」。現代漢字簡化後,寫法變為現在的「寤宿」。
1. 寒夜裡,他不得不寤宿在露天,凍得直打哆嗦。
2. 在探險中,我們不得不寤宿在山林間。
3. 古代賢人常常會到山中寤宿,以追求思想的升華。
1. 驚寤:意思是受到驚吓而醒來。
2. 歡寤:意思是歡樂宿醉,指在喜慶的場合中過夜歡樂。
3. 微寤:意思是微瞥一眼或稍稍醒來。
夜宿
朝寝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