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拳無勇的意思、無拳無勇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拳無勇的解釋

謂沒有力量和勇氣。《詩·小雅·巧言》:“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毛 傳:“拳,力也。” 魯迅 《準風月談·打聽印象》:“我們裡面,發表意見的固然也有的,但常見的是無拳無勇……所以那意見也無人‘尊重’,也就是和大家‘不相幹’。”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拳無勇”是一個漢語成語,其詳細解釋如下:

一、本義與出處

“無拳無勇”最早見于《詩經·小雅·巧言》:

“無拳無勇,職為亂階。”

此處“拳”指力氣、力量,“勇”指勇氣、勇敢。全句意為既沒有力量,也沒有勇氣,卻充當禍亂的根源。該句是先秦文獻中對此成語的首次記載,奠定了其基本語義。

二、字形與詞義分析

  1. 無:表示“沒有”。
  2. 拳:本義為拳頭,引申為武力、力量(如《說文解字》:“拳,手也”)。
  3. 勇:指勇氣、膽量(如《論語·憲問》:“仁者必有勇”)。

    核心語義:形容人既缺乏力量,又缺乏膽識,強調能力與勇氣的雙重缺失。

三、用法演變與引申義

  1. 古代用法:
    • 原指人懦弱無能(《毛詩正義》:“言無力無勇”)。
    • 後引申為缺乏反抗能力或自衛手段(如清代章炳麟《駁康有為論革命書》:“無拳無勇,坐待刲割”)。
  2. 現代釋義:
    • 形容人軟弱可欺,無力抵抗(《現代漢語詞典》第7版)。
    • 示例:魯迅《兩地書》:“無拳無勇如阮玲玉,隻好做了人們的犧牲品。”

四、權威文獻引用

  1. 《漢語大詞典》(羅竹風主編):

    “無拳無勇:既無力量,也無勇氣。”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拳:力氣。勇:勇氣。謂沒有力量和勇氣。”

  3. 《詩經注析》(程俊英撰):

    “此句斥責小人無實能而釀禍亂。”

五、典型用例


總結釋義

“無拳無勇”指人既無力量又無勇氣,多用于批判性語境,強調因能力缺失導緻的被動處境。其語義從《詩經》原典延續至今,成為漢語中描述“軟弱無能”的典型表達。

網絡擴展解釋

“無拳無勇”是一個漢語成語,以下是其詳細解釋:

基本釋義

出處與用法

應用示例

近義詞與反義詞

補充說明

該成語強調“力量”與“勇氣”的雙重缺失,多用于描述個人或群體在特定情境下的無力狀态。若需查看更多例句或用法,可參考《漢典》《詩經》等文獻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暗對白合道者抱圍庇依草刺兒鬯弓蹙國锉工德義笛律二湖風雨晦冥工遲功狀龜玉毀椟蝈氏害鳥漢震槐采絞結極妙精核靖匡金松饑疫隽材咳嗆控愬空頭宣敕連汙斂制廪人羅音髦耋面稱迷頑内河船臬極前政謙志氣密秦越人氣應仁道仁賢石芥首車收求摔跤運動輸攻墨守疏語束缊肆诋嘶喝送秋波剔目團支書文憑五鹿吓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