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吳 地美女。 唐 白居易 《對酒自勉》詩:“夜舞 吳 娘袖,春歌蠻子詞。” 唐 施肩吾 逸句:“颠狂 楚 客歌成雪,媚賴 吳 娘笑是鹽。” 宋 翁卷 《白紵詞》:“急竹繁絲互催逼, 吳 娘嬌濃玉無力。”
(2).指古代歌妓 吳二娘 。 唐 白居易 《寄殷協律》詩:“ 吳娘 暮雨蕭蕭曲,自别 江 南更不聞。”自注:“ 江 南《吳二娘曲》詞雲:‘暮雨蕭蕭郎不歸。’”參見“ 吳二娘 ”。
“吳娘”一詞在漢語中有兩層主要含義,結合古典文獻和詩詞用例可作如下解析:
吳地美女
泛指古代吳地(今江蘇南部及浙江北部一帶)的美麗女子。該用法常見于唐詩,例如:
特指歌妓吳二娘
唐代歌妓吳二娘以《暮雨蕭蕭曲》聞名,後世常以“吳娘”代指她。例如:
部分資料提及“吳娘”為成語,形容“以貌取人”(如),但此說缺乏廣泛文獻支持,可能為誤傳或小衆解釋,建議優先參考主流釋義。
《吳娘》是一個詞組,指的是具有吳族特色的女子。吳族是中國的一個民族,主要分布在江蘇、浙江、上海等地,因此《吳娘》一詞多用來形容這些地區的女性。
《吳娘》這個詞可以拆分成兩個字:吳(wú,部首口,共6畫)和娘(niáng,部首女,共10畫)。
《吳娘》一詞的源頭可以追溯到古代文學作品。例如明代文學家馮夢龍的《喻世明言》中就有一則名叫《市令夫人誤吳娘》的故事,描寫了吳娘的美麗和聰明。由于該故事的流傳,吳娘一詞逐漸引申為吳族女子的代稱。
繁體字“吳娘”是《吳娘》的繁體形式,吳娘含有吳族的特色姓氏,并強調了女性的身份。
在古時候,漢字的寫法可能與現代不同。但是,根據我所提供的資料,關于《吳娘》一詞的古代寫法尚無明确的參考。
1. 他家的新媳婦是個真正的吳娘,聲音溫柔而動聽。
2. 這位吳娘特别擅長繡花,她的作品每次都令人驚歎。
3. 吳娘的美麗和智慧讓所有人都為之傾倒。
1. 吳族(wú zú)
2. 娘子(niáng zi)
3. 吳侬軟語(wú nóng ruǎn yǔ)
1. 吳女(wú nǚ)
2. 吳家女子(wú jiā nǚ zǐ)
1. 非吳族女子(fēi wú zú nǚ zǐ)
2. 他族娘(tā zú niáng)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