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荒蕪;荒涼。 唐 玄奘 《大唐西域記·迦濕彌羅國》:“有故伽藍,形製宏壯,蕪漫良甚。” 唐 韋應物 《簡郡中諸生》詩:“藥園日蕪漫,書帷長自閒。” 宋 蘇轼 《去杭十五年複遊西湖用歐陽察判韻》:“葑合平湖久蕪漫,人經豐歲尚凋疎。”
(2).冗雜散亂。 南朝 梁 锺嵘 《<詩品>總論》:“若但用賦體,患在意浮,意浮則文散,嬉成流移,文無止泊,有蕪漫之累矣。”
“蕪漫”是一個漢語詞彙,讀音為wú màn,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指土地、建築等因缺乏管理而雜草叢生或呈現衰敗景象。
例句:
多用于形容文章、語言等内容繁雜、缺乏條理。
例句:
“蕪漫”既可描述自然環境的荒廢,也可指文字表達的冗雜。其含義需結合具體語境理解,如唐代多用于自然景象,南朝則側重文學批評。更多例證可參考古籍或權威詞典。
蕪漫是一個漢字詞語,包含兩個字,分别是“蕪”和“漫”。下面将分别介紹這兩個字的拆分部首和筆畫、來源、繁體、古時候漢字寫法、例句,以及相關的組詞、近義詞和反義詞。
蕪字的拆分部首是“艹”,總共有7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甲骨文和金文。在古代漢字中,蕪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篆文中多為“灬丸”,而楷書和隸書中多為“艹無”。蕪字的繁體形式保持了艹無的形狀,即“蕪”。
例句:芳草連天,野花盛開,一片蕪漫的景色使人留連忘返。
漫字的拆分部首是“氵”(三點水),總共有14畫。它的來源可以追溯到古代金文和隸書。古代漢字中的寫法可以是“氵曼”,而現代常用的寫法是“氵曰曼”。漫字的繁體形式為“槾”。
例句:夜幕降臨,星空下彌漫着甯靜和神秘。
組詞:蕪荑(指雜草叢生的地方)、蕪雜(指雜亂無章)、蕪菁(一種葉綠植物,也稱為油菜花)。
近義詞:繁茂、蓊郁、茂密。
反義詞:荒涼、貧瘠、稀疏。
綜上所述,蕪漫指的是草木叢生、景色豐富而美麗的樣子。它是由蕪和漫兩個漢字組成,分别表示雜草和茂密的意思。蕪字源自古代的甲骨文和金文,漫字源自金文和隸書。在古代,蕪字的寫法可能有所不同,而現代常用的寫法為“蕪”;漫字的繁體形式為“槾”。蕪漫這一詞語可以用于形容自然景觀或者藝術作品,表達豐富、繁茂和美麗的特點。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