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無慮無思的意思、無慮無思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無慮無思的解釋

猶言無憂無慮。《魏書·李骞傳》:“放言肆欲,無慮無思。”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無慮無思"是由"無慮"和"無思"組成的并列式複合詞,語出古代哲學典籍,指人達到不受世俗牽絆、超越常規思維的精神境界。該詞最早可追溯至《莊子·知北遊》"無思無慮始知道",後經魏晉玄學發展,成為描述道家修真養性、佛家禅定狀态的重要概念。

據《漢語大詞典》釋義,該詞表示"沒有思慮,心境空明"的狀态,形容修行者摒除雜念後的澄澈心境(來源:《漢語大詞典》第7冊)。《中國成語大辭典》将其與"坐忘""禅定"等修行方式并論,強調其"超越理性思維"的哲學内涵(來源:《中國成語大辭典》修訂本)。

在具體語用中,該詞常見于三類語境:一是指道家"緻虛極,守靜笃"的修煉要求,如《雲笈七籤》載"修道者當無慮無思";二是指佛家"不思善不思惡"的禅修境界;三用于文學創作中表現超然物外的精神狀态,如蘇轼《赤壁賦》"浩浩乎如馮虛禦風,而不知其所止"的意境描寫。當代語言使用中多保留其哲學意蘊,常見于傳統文化闡釋類文本。

網絡擴展解釋

“無慮無思”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為wú lǜ wú sī(注音:ㄨˊ ㄌㄩˋ ㄨˊ ㄙ),其核心含義是無憂無慮,沒有任何憂愁和顧慮。以下是詳細解析:


基本釋義

  1. 詞義
    形容心境豁達,不因外界事物而煩惱,完全處于放松、自在的狀态。

  2. 近義詞
    無憂無慮、無牽無挂、逍遙自在。


出處與典故

  1. 文獻來源
    • 最早可追溯至《周易·系辭下》:“天下何思何慮,天下同歸而殊途,一緻而百慮。”
    • 《魏書·李順傳》中明确使用:“放言肆欲,無慮無思。”
    • 另有觀點認為與《莊子·天地》中“德人者,居無思,行無慮”的思想相關。

用法與示例

  1. 語法功能
    通常作謂語、定語,用于描述人或心境。

  2. 示例

    • 元代尹志平《減字木蘭花》:“山林縱卧,無慮無思真快活。”
    • 現代用法:退休後,他過着無慮無思的生活,每日讀書垂釣。

補充說明


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周易》《魏書》原文或權威詞典(如搜狗百科、漢典)。

别人正在浏覽...

暗溝翺翺八刀别簿蒼溟場地場合饬壘螭盤大舅道教德高望重雕臘洞壑頓開兒女親家蜂台輔助工資高閈高睨大談庚帖狗盜鼠竊佝瞀挂圖猴猿家弦戶誦激惱矜察景煥矜誇糾列極正狂會狂瘈老一輩掠剩鬼例題籠聚龍卵樓觀台漫雲冒名頂替辟芷秦鑒啟用辱遊三恪煽煉删約升降勝衣鸤鸠衰癃殊源檀府天宰推崇備至猥廁閑介下下細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