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無可匹比。 南朝 梁 王僧孺 《為人有贈》詩:“曼聲古難匹,長袂世無侶。” 唐 崔國輔 《麗人曲》:“紅顔稱絶代,欲并真無侶。”
(2).沒有同伴。 唐 司空圖 《寄鄭仁規》詩:“萬裡雲無侶, 三山 鶴不籠。” 宋 柳永 《甘草子》詞:“池上憑闌愁無侶,奈此箇、單栖情緒。” 明 王守仁 《瘗旅文》:“吾苟獲生歸兮,爾子爾僕尚爾隨兮。無以無侶悲兮,道傍之塚累累兮。”
“無侶”是一個漢語詞語,主要有以下兩種含義:
指在某一領域或方面獨一無二,沒有能與之相提并論的人或物。
例如南朝梁詩人王僧孺在《為人有贈》中寫道:“曼聲古難匹,長袂世無侶。” 此處的“無侶”形容歌聲曼妙、舞姿絕代,世間無可比拟。唐代崔國輔的《麗人曲》中“紅顔稱絕代,欲并真無侶”也體現了這種用法。
指孤單一人,缺乏同行者。
如唐代司空圖《寄鄭仁規》中的“萬裡雲無侶,三山鶴不籠”,以及宋代柳永《甘草子》“池上憑闌愁無侶”等詩句,均以“無侶”表達孤獨無依的情感。明代王守仁的《瘗旅文》中“無以無侶悲兮”也暗含對孤寂處境的感慨。
需要更完整的古籍用例或詳細解析,中的詩歌原文及注釋。
《無侶》是一個詞語,意思是沒有同伴或伴侶的意思。它表示一個人沒有結伴而行,獨自一人的狀态。
《無侶》這個詞的部首拆分是“無”和“人”。其中,“無”的部首是一,意思是沒有,而“人”的部首是亻,表示人類。
根據漢字的筆畫,可以将《無侶》拆分為8個筆畫。
《無侶》這個詞的來源尚不明确。可推測這個詞語是由古代文人創造出來的,用來描述某些人獨自一人的狀态。
《無侶》這個詞在繁體中的寫法為「無侶」。
在古代,漢字的寫法和現代不同。《無侶》這個詞在古時候的寫法可能會有所變化,但通常仍保持主要的意思不變。
1. 他在異鄉感到孤獨,成了一個無侶的旅行者。
2. 她習慣了獨自行走的生活,享受着無侶的自由。
1. 同侶:指與自己處境相似、結伴而行的人。
2. 獨侶:指喜歡獨自居住、不與他人結伴的人。
3. 伴侶:指陪伴、結伴一起行動的人。
1. 單獨:表示一個人,與《無侶》有相似的意思。
2. 孑然:表示孤獨無依、獨居的狀态。
1. 衆多:表示人群繁多、有很多同伴。
2. 同伴:指與自己一起行動的人,與《無侶》意思相反。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