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鰞鲈的意思、鰞鲈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鰞鲈的解釋

鲈魚。 唐 元結 《系樂府·思太古》:“嬰孩寄樹颠,就水捕鰞鱸。”參閱 明 李時珍 《本草綱目·鱗二·鲈魚》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鰞鲈”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現多用于文獻或特定語境中,其含義和用法可綜合以下信息理解:

一、基本釋義


二、詞源與文獻引用

  1. 古代詩文
    唐代元結在《系樂府·思太古》中寫道:“嬰孩寄樹颠,就水捕鰞鱸。” 此句表明“鰞鲈”一詞在唐代已用于描述捕魚場景。

  2. 醫學典籍
    明代李時珍《本草綱目·鱗二·鲈魚》中亦提及此詞,進一步佐證其作為鲈魚别稱的用法。


三、字形與結構


四、現代使用建議

該詞在現代漢語中較為罕見,多出現在古籍或文學創作中。若需表達“鲈魚”,可直接使用通用名稱,避免歧義。如需引用古籍或研究方言詞彙,可結合具體語境使用“鰞鲈”。

網絡擴展解釋二

鰞鲈

鰞鲈(wōng lú)是一個漢語詞彙,指的是一種魚類。該詞的拆分部首是魚(魚+倝)和魚。(魚:用于“魚類”的骨頭類漢字;倝:表示魚長的漢字部首)。根據筆畫來計算,鰞鲈也可以拆分為18畫,其中魚部為11畫,倝部為7畫。

鰞鲈這個詞來源于中國的方言,并沒有在标準漢語詞典中收錄。它是廣東地區漁民常用的俚語,專指一種常見的鲈形魚類。這種魚體形偏長而細,鱗片細密,呈現出特殊的翠綠色,透過陽光照射時顯得格外美麗。

在繁體字中,鰞鲈的寫法基本保持不變,隻是結構稍微複雜。其中鰞字又多了一個部首“魚”,鲈字則按照傳統繁體字的形式書寫。鰞鲈在繁體字中的寫法為「鰞鱸」。

在古時候,鰞鲈的漢字寫法也略有不同。鰞在康熙字典中的寫法為「魚倝」,而鲈在康熙字典中則為「魚鲈」。古時候的寫法中,鰞和鲈的結構相對簡單,不複雜。

以下是一些關于鰞鲈的例句:

1. 今天我去了市場,買到了新鮮的鰞鲈。

2. 這道菜的主要材料是鰞鲈和時令蔬菜。

鰞鲈的相關組詞包括鰞鲈粥、鰞鲈飯、鰞鲈片等。與鰞鲈相近的詞語有鲈魚、鳜魚等,它們都屬于魚類,不過品種和外形有所不同。

關于鰞鲈的反義詞,鲫魚(zī yú)可作為一個反義詞,因為鳊魚體态較大,形狀圓潤,與鰞鲈形成鮮明的對比。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