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地名。在 湖北省 嘉魚縣 西,位于 長江 北岸。 赤壁 之戰, 周瑜 曾破 曹 兵于此。後以 烏林 指此戰役。《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是歲又與 周瑜 、 程普 等西破 曹公 於 烏林 ,圍 曹仁 於 南郡 。” 南朝 宋 謝靈運 《拟魏太子“邺中集”詩·應瑒》:“ 官渡 厠一卒, 烏林 預艱阻。” 北周 庾信 《周大将軍上開府饒公鄭常墓志銘》:“ 洛城 逆戰,壯於 白馬 之兵; 河橋 解圍,勇於 烏林 之策。”
(2). 吳 鼓吹曲名。《晉書·樂志下》:“是時 吳 亦使 韋昭 制十二曲名,以述功德受命……改《上之回》為《烏林》。言 魏武 既破 荊州 ,順流東下,欲來争鋒, 權 命将 周瑜 逆擊之於 烏林 ,而破走也。”
“烏林”一詞主要有以下兩層含義:
地理位置
烏林位于今湖北省境内,長江北岸。不同文獻對具體歸屬存在差異:
曆史意義
烏林是東漢末年赤壁之戰的關鍵戰場之一。公元208年,孫權、劉備聯軍在此大敗曹操軍隊,史載“周瑜、程普等西破曹公于烏林”(《三國志·吳志·周瑜傳》)。此戰奠定了三國鼎立的基礎,後世常以“烏林”代指該戰役(、)。
三國時期,吳國曾将漢樂府《上之回》改編為《烏林》,屬“鼓吹曲”之一,用于頌揚孫權在赤壁之戰中的功績(、)。
如需進一步了解赤壁之戰細節或烏林景點信息,可查閱《三國志》或洪湖市旅遊資料。
烏林是一個漢字詞語,指的是黑暗而密集的樹林。它可以形容樹木茂盛、林蔭濃密的景象。
烏林的拆分部首是木,拼音是wū,在《康熙字典》中的筆畫數為7畫。
烏林源于古代漢語,最早記錄于《周禮·地官司馬》一書中。在繁體字中,烏林的寫法為烏林。
在古代漢字中,烏林的寫法可能有所變化。例如,在戰國時期的金文中,烏林的形狀更加古樸,筆畫也有所不同。
1. 他們在烏林中迷失了方向。
2. 清晨,太陽透過烏林的縫隙,灑下斑駁的光線。
3. 這片烏林是世外桃源般的甯靜。
烏林的一些相關詞彙包括烏綠、烏色、林木等。
烏林的近義詞可以是森林、密林,反義詞可以是空曠、荒野。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