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烏克蘭的意思、烏克蘭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烏克蘭的解釋

東歐國家。南臨黑海和亞速海。面積60.37萬平方千米。人口5130萬(1995年)。首都基輔。大部分地區為平原。屬溫帶大陸性氣候。經濟發達。工業以重工業為主,煤炭、鋼鐵産量居世界前列。小麥、玉米、甜菜為主要農産品。

詞語分解

網絡擴展解釋

“烏克蘭”一詞的含義可以從詞源、曆史背景及國家概況三個層面進行綜合解讀:

一、詞源解析

  1. 基本含義
    “烏克蘭”(Україна)在烏克蘭語中通常被解釋為“邊陲之地”或“邊疆地區”,最早見于1187年的《羅斯史記》。另一種觀點認為,“У”表示“我們/本地”,“країна”意為“國家”,組合後可理解為“我們的國家”。

  2. 曆史演變

    • 中世紀時,“烏克蘭”指代第聶伯河流域的哥薩克人聚居區。
    • 19世紀,烏克蘭民族主義者為與俄羅斯等東斯拉夫民族區分,正式采用“烏克蘭”作為國名,取代了傳統的“羅斯”稱謂。

二、國家概況

  1. 地理位置與領土
    烏克蘭位于東歐,南臨黑海和亞速海,國土面積約60.37萬平方公裡,是歐洲面積第二大的國家(僅次于俄羅斯)。

  2. 曆史地位

    • 作為基輔羅斯(9-12世紀)的核心區域,烏克蘭是東斯拉夫文明的發源地之一。
    • 13世紀被蒙古帝國征服,後曆經波蘭立陶宛、俄羅斯帝國統治,1991年蘇聯解體後獨立。

三、文化象征意義

烏克蘭被譽為“歐洲之門”,因其地處東西方文明交彙處,曆史上受拜占庭、奧斯曼、俄羅斯等多種文化影響,形成了獨特的哥薩克精神與多元文化傳統。

“烏克蘭”既是地理概念(邊疆或祖國),也是民族身份的象征,反映了其複雜的曆史軌迹和地緣政治特征。若需了解更多細節,可參考權威曆史著作如《歐洲之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烏克蘭

烏克蘭(Ukraine)是一個位于東歐的國家,它的詞義是“邊境”或“邊緣之國”。它由“烏”和“克蘭”兩個部分組成。

拆分部首和筆畫:烏字的部首是黑,它是一個表意字,由10個筆畫組成。克字的部首是土,它是一個表意字,由6個筆畫組成。

來源:烏克蘭這個詞來源于東斯拉夫語“Україна”(Uкraїna),最早出現在11世紀的文獻中。

繁體字:烏克蘭在繁體中文中的寫法為「烏克蘭」。

古時候漢字寫法:在古時候,烏克蘭可以用“烏克蘭”表示。

例句:烏克蘭是一個美麗的國家。

組詞:烏克蘭語、烏克蘭人、烏克蘭風情

近義詞:烏蘇裡江、蒙古烏蘭浩特市

反義詞:俄羅斯、白俄羅斯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