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了無休的意思、無了無休的詳細解釋
無了無休的解釋
沒完沒了,沒有終了。 明 無名氏 《桂枝香·秋懷》套曲:“月下砧敲,風前笛奏,斷腸聲無了無休,搗碎我心頭。”《白雪遺音·馬頭調·煙花巷》:“煙花巷内何日彀,終朝送舊迎新,無了無休。”亦作“ 無休無了 ”。《紅樓夢》第一一三回:“可憐那死的倒未必知道,這活的真真是苦惱傷心,無休無了,算來竟不如草木石頭,無知無覺,倒也心中乾淨。”
詞語分解
- 無了的解釋 佛教語。佛家謂心無萬物,無心可了,故曰“無了”。《五燈會元·沩山祐禅師法嗣·仰山慧寂禅師》:“ 劉侍禦 問:‘了心之旨,可得聞乎?’師曰:‘若要了心,無心可了;無了之心,是名真了。’”
- 休的解釋 休 ū 歇息:休整。休假。休閑。離休。 停止:休業。 完結(多指失敗或死亡)。 舊指丈夫把妻子趕回母家,斷絕夫妻關系:休妻。 不要:休想。休提。 吉慶,美善,福祿:休咎(吉兇)。 助詞,用于語末,與“
網絡擴展解釋
“無了無休”是一個漢語成語,其核心含義為沒完沒了、沒有終了,通常用于描述某種狀态或行為持續不斷、難以停止的情形。以下是詳細解析:
1.基本釋義
- 詞義:指事物或情感無休止地延續,缺乏明确的結束點。常用于負面語境,強調冗長、煩擾或無奈感。
- 近義詞:無休無了、沒完沒了、連綿不斷。
- 反義詞:戛然而止、適可而止。
2.出處與演變
- 最早出處:元代王實甫《西廂記》第五本第一折:“忘了時依然還又,惡思量無了無休。”
- 後世引用:清代《紅樓夢》第一一三回中變體為“無休無了”,用法相同。
3.用法與例句
- 語法功能:作謂語或定語,多用于書面語。
- 例句:
- 元雜劇:“惡思量無了無休”(表達情感糾纏)。
- 清代小說:“上海的吃花酒,三天吃過便無了無休”(描述行為重複)。
- 現代用法:“這場争論無了無休,令人疲憊”(日常場景)。
4.相關變體
- 無休無了:與“無了無休”同義,見于《紅樓夢》等作品,強調持續性。
5.適用場景
- 文學描寫:刻畫情感糾葛、冗長事件(如《西廂記》的相思、《紅樓夢》的苦惱)。
- 日常表達:抱怨重複性事務(如工作、争吵等)。
如需進一步了解具體文學作品中的用法,可參考《西廂記》或《紅樓夢》相關章節。
網絡擴展解釋二
《無了無休》的意思
《無了無休》是一個成語,意為不停止、連續進行而沒有盡頭。
《無了無休》的拆分部首和筆畫
《無了無休》的拆分部首是“無”和“休”,其中“無”的部首是“一”字旁,“休”的部首是“人”字旁。
《無了無休》的總筆畫數是16,其中“無”的筆畫數是4,而“休”的筆畫數是12。
《無了無休》的來源
《無了無休》的來源可以追溯到我國古代的一本文學作品《莊子》。其中有一句出自《莊子·人間》的話:“或連名牙不可瀉、或連名骨不可斷、一曰無已,此之謂無了無休。”這句話的意思是指某種狀态沒有結束,沒有休止。
《無了無休》的繁體
《無了無休》的繁體字為「無了無休」。
古時候《無了無休》的寫法
在古代漢字書寫中,有一種古文寫法稱為「繁體字」,其中《無了無休》可以寫成「無了無休」,使用了更多的筆畫和結構複雜的字形。
《無了無休》的例句
1. 這個工作真是無了無休,一點都不輕松。
2. 這個問題的讨論已經進行了整整一天,還是無了無休。
3. 這個項目的任務量巨大,看來會是一個無了無休的挑戰。
《無了無休》的組詞
無盡無休、無休止、不了了之
《無了無休》的近義詞
連綿不斷、源源不斷、不停不休
《無了無休》的反義詞
一了百了、有始有終、始終不變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