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洿萊的意思、洿萊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洿萊的解釋

指荒蕪的田地。《晉書·樂志上》:“ 永嘉 之亂,伶官既減,曲臺宣榭,鹹變洿萊。”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洿萊(wū lái)是古漢語中的複合詞,由“洿”與“萊”二字組成,專指長期積水荒廢的田地,引申為荒蕪貧瘠、無人耕墾的土地。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單字釋義

  1. 洿(wū)

    《說文解字》釋為“濁水不流也”,本義指低窪積水之地,引申為污濁、停滞。如《孟子·梁惠王上》載“數罟不入洿池”,其中“洿池”即指蓄水的窪地。

    字形演變:從“水”(氵)部,強調與水相關的地貌特征。

  2. 萊(lái)

    《爾雅·釋地》注“郊外休耕之田曰萊”,原指輪休的荒地或長滿雜草的田。《詩經·小雅·十月之交》有“田卒汙萊”,描述田地荒廢、雜草叢生的景象。


二、複合詞“洿萊”的深層含義

  1. 本義:

    指因積水無法耕種而廢棄的田地,強調自然條件導緻的荒蕪狀态。如《周禮·地官》提及“辨其可耕者與萊者”,将“萊”與可耕地對舉,而“洿萊”更突出水患影響。

  2. 引申義:

    • 經濟意義:象征農業凋敝或土地資源浪費,如《鹽鐵論·力耕》以“田疇荒,囷倉虛”描述“洿萊不辟”的後果。
    • 文化意象:在詩文中隱喻社會衰敗或民生困苦,如白居易《效陶潛體》中“荒蕪數畝田”即暗含“洿萊”之象。

三、古籍用例與權威參考

  1. 《漢書·食貨志》:

    “故貧民常衣牛馬之衣,而食犬彘之食……田多洿萊,邑多流亡。”

    解讀:此處“洿萊”直指因災荒或賦役繁重導緻的農田荒廢現象。

  2. 《宋史·河渠志》:

    “汴水橫亘,洿萊彌望,疏導不力則害稼穑。”

    解讀:強調水利失修導緻窪地積水成災,農田淪為“洿萊”。


四、現代學術考據

據語言學家王力《古漢語字典》考證,“洿萊”屬同義複詞,二字均含“荒廢”義,疊加使用強化語義。地理學者史念海在《中國曆史地理綱要》中指出,黃河流域因河道變遷形成的“洿萊”,是古代土地退化的典型例證。


參考文獻來源

  1. 《說文解字注》(線上版)國學大師
  2. 《爾雅義疏》(中華古籍庫)中國哲學書電子化計劃
  3. 《周禮正義》(中華書局點校本)
  4. 《鹽鐵論校注》(國學導航)漢典
  5. 《漢書》二十四史全譯數據庫
  6. 《宋史》電子文獻古籍館
  7. 王力《古漢語常用字字典》(商務印書館)
  8. 史念海《中國曆史地理綱要》(陝西人民出版社)

網絡擴展解釋

“洿萊”是一個古代漢語詞彙,其含義和用法可通過以下角度綜合解析:

一、基本詞義

“洿萊”指荒蕪的田地,多用于描述因戰亂、災害等原因導緻土地廢棄、雜草叢生的狀态。例如《晉書·樂志上》中“鹹變洿萊”即形容建築和農田變為廢墟和荒地。

二、字形與結構

三、引證與用例

《晉書·樂志上》記載:“永嘉之亂,伶官既減,曲臺宣榭,鹹變洿萊。” 此處以“洿萊”暗喻西晉末年社會動蕩導緻的禮樂崩壞和土地荒廢。

四、相關詞彙

五、現代使用

現代漢語中已罕用,主要出現在古籍研究或特定文學創作中。如需進一步了解,可參考《晉書》或古漢語詞典(如、4的權威來源)。

别人正在浏覽...

懊糟邦桀并贓拿賊逼歲蔔正茶鏡出典出貢儲養爨下焦大願力砘車發緘範型脯修幹俸高情遠韻夠受的古質黑鵝和親畫棰昏鄧鄧狐趙江水不犯河水驕敵焦元景員機棚羁束倨貴軍分區淩犯末弁判冤決獄破敗五鬼鋪觀輕勁蜻蜻棋品全神關注染戶榮雕飒瑟聖軌神怪摔老盆聳體泰然自得貪生逃降蹄氏觀統镘襪腹無害獻策縣雞險塞崄遠小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