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指五髒的腧穴。《莊子·人間世》:“會撮指天,五管在上。” 郭象 注引 李頤 雲:“管,腧也。五藏之腧皆在上。” 康有為 《大同書》甲部第一章:“曲僂發背,上有五管。”
(2).指今 嶺南 地區。 唐 稱 廣 、 桂 、 容 、 邕 、 安南 五府為 嶺南 五管。 唐 韓愈 《劉生詩》:“昔鬚未生今白頭,五管歷徧無賢侯。”《舊唐書·地理志四》:“ 永徽 後,以 廣 、 桂 、 容 、 邕 、 安南府 ,皆隸 廣府 都督統攝,謂之五府節度使,名 嶺南 五管。” 宋 蘇轼 《次韻劉湜峽山寺見寄》:“應憐五管客,曾作八州督。”
五管在漢語詞典中有兩層核心釋義,分别對應曆史地理和現代醫學概念:
指唐代在嶺南地區設置的五個都督府,用于管轄羁縻州(少數民族聚居區)。據《新唐書·地理志》記載:
來源:參考《漢語大詞典》(上海辭書出版社)及《中國曆史地名大辭典》(中國社會科學院曆史研究所編)。
在中醫典籍中,"五管"是頭部五種感覺器官的統稱,與五髒功能相對應:
來源:《中醫大辭典》(人民衛生出版社)及《黃帝内經》相關注釋(中國中醫藥出版社)。
現代語境中,"五管"一詞較少獨立使用,常見于曆史文獻或中醫理論讨論。其衍生詞"五管齊下"(形容多措并舉)中的"管"實為"管鑰"引申義,與上述釋義無直接關聯。
來源:《現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及《成語源流大詞典》(中華書局)。
關于“五管”的詞義解釋,綜合多來源信息整理如下:
指五髒的腧穴
指唐代嶺南五府
若需更詳盡的古籍原文或曆史考證,可查閱《莊子》《舊唐書》等文獻,或參考漢典等專業詞典來源。
絆子腿超卓城廓從風而靡漼錯彈诋斷管殘渖笃志好學恩分封檢鋒距鳳冕豐澤羔币歌歌拐帶古老古木參天鶴鳴山賀印錢紅藍驩樂渙澤畫扇腳皮銀接氣擊楫中流津邏擊甕居嘗郡廨老班子冷幽幽斂威連星鱗集毛萃陸賈分金莫落暮砧年少氣盛潛虧骐骝趨讓人民英雄紀念碑榮勳釋縛焚榇師母首犯四腳朝天台笠鼃蠙衣王永民中文電腦研究所挽引文君垆五采香火鄉野銜協孝恺小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