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阜民康的意思、物阜民康的詳細解釋
物阜民康的解釋
物産豐富,人民安康。 明 郎瑛 《七修類稿·國事五·侑食樂章》:“ 大明 禦極,遠紹 虞唐 , 河 清海晏,物阜民康。” 嚴複 《救亡決論》:“凡此皆富強而後物阜民康。”亦作“ 物阜民安 ”。《初刻拍案驚奇》卷二十:“﹝ 裴安卿 ﹞蒞任半年,治得那一府物阜民安,詞清訟簡。” 清 李漁 《憐香伴·請封》:“﹝ 琉球國 ﹞目今物阜民安,時和景麗。”
詞語分解
- 物阜的解釋 物産豐盛。《晉書·顧榮傳》:“元惡既殄,高尚成功,封閉倉廩,以俟大軍,故國安物阜,以義成俗,今日匡霸事舉,未必不由此而隆也。” 明 徐霖 《繡襦記·正學求君》:“所喜民安物阜,聽絃歌盈耳洋洋。”
- 康的解釋 康 ā 安甯:康樂(?)。康平。康甯。 空,空虛:蘿蔔康了。 寬闊:康莊。康衢(四通八達的大路)。 無病:康健。康複。康泰。健康。 豐盛:小康。康年。 姓。 筆畫數:; 部首:廣; 筆順編號:
網絡擴展解釋
“物阜民康”是一個成語,形容物産豐富、人民安康的社會繁榮景象。以下是詳細解釋:
1.基本釋義
- 拼音:wù fù mín kāng
- 含義:阜,意為豐盛。指物資充足,百姓生活安定幸福,常用于描述國家或地區經濟繁榮、社會穩定的局面。
2.出處與演變
- 最早關聯文獻:可追溯至《後漢書·劉陶傳》中“民殷財阜”的表述,強調通過減輕賦役實現富足。
- 明确出處:明代郎瑛《七修類稿·國事》首次完整使用該詞:“河清海晏,物阜民康”,形容明朝初年的太平盛世。
3.用法與結構
- 語法功能:作謂語、定語或賓語,多用于描述社會整體狀況,如“國内物阜民康”。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義,常見于曆史或文學作品中。
4.近義詞與反義詞
- 近義詞:物阜民熙、國泰民安、豐衣足食。
- 反義詞:民不聊生、民生凋敝(注:部分文獻未明确列出反義詞)。
5.例句與延伸
- 古代用例:清代陳忱《水浒後傳》第九回:“果是山明水秀,物阜民康。”
- 現代用例:形容城市發展時,如“滁州物阜民康,展現了地方治理的成效”。
如需更完整的出處考證或例句,可參考《後漢書》《七修類稿》等文獻原文。
網絡擴展解釋二
物阜民康的意思
《物阜民康》是一個成語,形容社會物産豐富,人民生活富裕安康的繁榮景象。
拆分部首和筆畫
物 (wù) - 阜 (fù) - 民 (mín) - 康 (kāng)
來源
《物阜民康》最早出自于《離騷》一詩,是戰國時期楚國詩人屈原的作品。後來成為一個獨立的成語。
繁體
物福民康
古時候漢字寫法
物阜民康的古時漢字寫法:物甫民康
例句
經過多年的努力,如今我們的社會物阜民康。
組詞
物産豐富、民富國強、民生安康、物質富足
近義詞
國泰民安、風調雨順、五谷豐登
反義詞
物貧民困、社會不安、生活困頓
别人正在浏覽...
【别人正在浏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