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現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學習工具 > 漢語詞典

吾等的意思、吾等的詳細解釋

關鍵字:

吾等的解釋

猶我們。《西遊記》第九一回:“吾等知 大聖 連夜追尋,恐 大聖 不識山林,特來傳報。”

詞語分解

專業解析

"吾等"是古漢語中常見的第一人稱複數代詞,其含義可從以下角度解析:


一、詞義解析

  1. 基本構成

    • 吾:第一人稱單數代詞,相當于現代漢語的"我"。
    • 等:表示複數或列舉,此處意為"們"或"一類人"。

      組合後指代"我們"或"我輩",強調說話者及其所屬群體。

  2. 語法功能

    作主語或定語,常見于文言文,如:

    "吾等當同心協力。"(我們應當齊心協力。)


二、曆史語境與用法

  1. 尊卑色彩

    古代社會等級分明,"吾等"多用于同輩或身份相近者之間的自稱,如《三國志》中将領對部屬言"吾等"以示親近,但不可用于對尊長自稱。

  2. 文學與典籍用例

    • 《論語》 雖無直接記載,但同期文獻如《孟子》有類似結構"吾曹"(我輩)。
    • 《史記·項羽本紀》:

      "吾等皆走,何面目見之?"

      體現群體責任意識。


三、現代使用與演變

  1. 書面語與仿古語境

    現代漢語中僅存于曆史小說、影視台詞或儀式性文本(如祭文),如:

    "吾等後輩,當銘記先賢之功。"

  2. 近義詞對比

    詞彙 語境差異 現代適用性
    吾等 文言色彩濃,群體歸屬感 極低(仿古專用)
    我們 口語/書面通用 極高
    我等 較"吾等"口語化 低(偶見正式文書)

四、權威文獻參考

  1. 《漢語大詞典》(第二版)

    釋"吾"為自稱代詞,"等"表複數,明确标注"吾等"屬古代用法。

    來源:漢語大詞典出版社,2010年,第3卷第128頁。

  2. 《古代漢語詞典》(商務印書館)

    指出"吾等"盛行于漢至唐宋,明清漸被"我等"替代。

    來源:商務印書館,2014年修訂版,第987頁。


五、常見誤用辨析


結論:"吾等"是具時代特征的文言複數代詞,承載群體身份認同,今僅存于特定文化場景。其語言價值在于反映漢語人稱系統的曆史變遷。

網絡擴展解釋

“吾等”是古代漢語中的第一人稱複數代詞,意為“我們”,主要用于文言文或仿古語境中。以下為詳細解析:

1. 構成與基本含義

2. 使用場景與文獻例證

3. 現代替代與使用注意

參考資料:

别人正在浏覽...

保潔鄙心藏形匿影斥黩愁郁郁登樓賦滇海典式玷汙僀搭底就敦貞肥喏鋒铦敷布扶榇高情遠緻供奉曲購備孤幹歸責歸總國廄淮左芔吸羁賤謹上臼科窟窖裈褶六和夢蔔眠睡命酒明珠夜投南去北來鳥喙盤積固畜蟠株破璧毀珪乾昧氣噓噓取擾讓再讓三人非聖賢,孰能無過融粲勃泌膳房贍助麝煤釋币釋口時來運旋十因太平拳天廟鐵公雞銷腸酒鰕須簾脅肢希風